脊柱转移瘤的先进放射治疗:复杂病例同样可获有效治疗

Can we help?

这项综合性临床试验证实,先进的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SBRT)可有效控制脊柱转移瘤,并展现出卓越的长期疗效。接受剂量强化治疗的患者在2年随访期间实现了94.7%的局部控制率,且严重副作用发生率极低,即使是脊髓邻近的高风险肿瘤患者也不例外。该研究追踪了来自18个国际中心的128名患者共143处脊柱转移灶,结果表明该疗法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疗效尤为显著。

脊柱转移瘤的先进放射治疗:复杂病例亦能有效治疗

目录

引言:了解脊柱转移瘤的治疗

高达70%的骨转移发生在脊柱,常引发剧烈疼痛、神经功能障碍及潜在的骨折风险。传统放疗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受限于疗效不足,往往需要重复治疗。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能够高精度地投放高剂量辐射,在有效摧毁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周围健康组织。

近年来,癌症治疗的进步显著提高了转移患者的生存率,尤其是寡转移(即转移灶数量有限)患者。这类患者可能受益于SBRT等局部精准治疗与标准全身疗法的结合。然而,出于安全考虑,既往研究常将肿瘤侵犯椎管或邻近组织的病例排除在外。

这项国际临床试验重点探讨了强化SBRT能否安全有效地治疗脊柱转移瘤,包括解剖结构复杂、紧邻关键神经与脊髓的病例。

研究设计与患者筛选

本研究分析了2016年至2023年间,全球18家医疗中心收治的128名患者、共计143处椎体转移瘤的数据。所有患者均为寡转移(总转移灶不超过5处)且涉及脊柱。患者中位年龄68岁,60.2%的原发肿瘤为乳腺癌或前列腺癌。

入选标准包括:年龄≥18岁,患有1-2处未经治疗、伴有疼痛或潜在不稳定的脊柱转移瘤(经病理证实),无进行性神经症状,预期生存期至少一年。无疼痛症状的患者可进入非随机分组。所有参与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遵循严格的伦理准则。

在143处接受治疗的脊柱转移瘤中,23处(16.1%)存在硬膜外侵犯(肿瘤接触脊髓保护膜),22处(15.4%)存在椎旁侵犯(肿瘤延伸至周围组织)。这些高风险病例被特意纳入,以检验治疗在复杂情况下的有效性。

治疗方法:精准放射治疗

患者根据具体解剖情况,接受两种不同方案的剂量强化图像引导SBRT:

  • 2周内10次分割:主肿瘤区48.5 Gy + 周围区域30 Gy(适用于硬膜外侵犯肿瘤)
  • 1周内5次分割:主肿瘤区40 Gy + 周围区域20 Gy(适用于无硬膜外侵犯肿瘤)

治疗采用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弧治疗等先进技术,在精准靶向肿瘤的同时,有效保护脊髓等重要结构。治疗计划基于详细的CT和MRI扫描,明确高剂量投放区域与低剂量预防范围。

同步整合推量技术可在同一治疗时段内向不同区域输送差异化辐射剂量,在最大化肿瘤控制的同时,显著降低对敏感神经结构的风险。

主要发现:卓越的控制效果与最小副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优异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中位随访24个月后,142处可评估转移瘤中仅4处(2.8%)出现局部复发。局部失败的累积发生率在1年时为0.8%,2年时为5.3%,意味着94.7%的病灶在两年内得到持续控制。

生存结果令人鼓舞:1年生存率达94.3%,2年生存率为82.2%。统计分析表明,原发癌为乳腺癌或前列腺癌的患者生存结果显著优于其他类型。非乳腺癌/非前列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比高达7.91,意味着其死亡风险近8倍于前者。

值得注意的是,硬膜外或椎旁侵犯并未导致更差结局,这挑战了以往认为此类高风险特征会降低疗效的观点。

安全性与副作用

治疗安全性表现突出,未报告4级或5级不良事件。仅7名患者(5.5%)出现3级副作用,且均得到有效控制。最关键的是,无患者发生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损伤)或神经丛病(神经束损伤)——这些是脊柱放疗最令人担忧的潜在并发症。

最常见副作用为疲劳(32.8%患者)和疼痛(28.1%),严重程度多为轻至中度。结果表明,即使采用剂量强化方案,该疗法仍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VCFs)是脊柱放疗的已知风险。研究共发现12例VCFs:4例为既往骨折(2.8%),8例为治疗后新发(5.6%)。新发骨折的估计风险在1年时为6.7%,2年时为9.8%,优于其他SBRT技术。

未发现肿瘤类型、脊柱稳定性评分或肿瘤大小等因素可预测骨折风险,表明该治疗方法的骨折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疼痛管理结果

对于治疗前存在疼痛的54处转移瘤,所有随访时间点均观察到显著疼痛改善。视觉模拟量表(0-10分)疼痛评分平均下降:6个月时2.8分,12个月时3.2分,24个月时2.6分,所有改善均具统计学意义。

达到临床意义疼痛减轻(评分下降≥2分)的患者比例随时间递增:1个月时38.9%,3个月时48.1%,6个月时53.7%,12个月时55.6%。这表明疼痛控制效果持久,惠及大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

临床意义

本研究提供有力证据,表明剂量强化SBRT能够以极低的严重副作用实现脊柱转移瘤的优异长期控制。该治疗对肿瘤侵犯椎管或周围组织的复杂病例同样有效,打破了以往认为此类患者治疗失败风险高的传统认知。

乳腺癌或前列腺癌转移患者获益尤为显著,生存结果明显更优。治疗为多数患者提供持久疼痛缓解,同时在可接受的骨折率下维持脊柱稳定性。

多分割方案(5-10次治疗)在最大化疗效与最小化并发症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尤其在脊髓保护和降低骨折风险方面表现突出。

研究局限性

尽管结果令人振奋,仍需考虑若干局限性。因患者招募进度缓慢,研究较原计划提前结束,限制了总样本量。局部失败例数较少(仅4例),使得风险因素的详细分析面临挑战。

部分采用非随机设计,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对结果的影响。此外,2年随访期虽较为充分,但可能未涵盖更长期结局或此后出现的晚期并发症。

最后,研究人群以欧洲为主,结论在更多样化人群或不同医疗环境中的适用性仍需验证。

患者建议

基于研究结果,有限脊柱转移瘤患者可参考以下建议:

  1. 寻求专业评估:该先进放疗技术需在具备专业经验的大型癌症中心实施
  2. 全面探讨选项:若转移灶总数在1-5处,尤其原发癌为乳腺癌或前列腺癌,应考虑SBRT
  3. 勿排除复杂病例:即使肿瘤紧邻脊髓,该方法仍可能适用
  4. 了解治疗过程:5-10次治疗需每日精准定位,但通常仅引起轻微副作用
  5. 关注骨骼健康:虽骨折风险可控,但仍需与医疗团队讨论骨骼保护策略

患者应与放疗肿瘤医生详细讨论该方案是否适合自身情况,需综合考虑癌症类型、转移位置及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

来源信息

原文标题:剂量强化SBRT治疗椎体寡转移:一项前瞻性临床试验结果

作者:Matthias Guckenberger, Lotte Wilke, Charlotte Billiet, Susanne Rogers, Ciro Franzese, Daniel Schnell, Mateusz Spałek, Daniel M. Aebersold, Hossein Hemmatazad, Thomas Zilli, Judit Boda-Heggemann, Brigitta G. Baumert, Jean-Jacques Stelmes, Franziska Nägler, Philipp Gut, Christian Weiß, Alessio Bruni, Frank Zimmermann, Robert Förster, Jörg Zimmer, Indira Madani

出版物:《放射治疗与肿瘤学》208卷(2025年)110940页

注:本文为患者友好型解读,基于2016-2023年间18家医疗中心开展的国际临床试验的同行评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