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动脉瓣置换领域,顶尖专家安东·蒂托夫医学博士分享了针对老年患者手术策略的见解,强调需综合评估生理年龄与患者意愿。他深入探讨了衰弱指数在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价值,并着重分析了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对于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患者的独特优势。蒂托夫博士特别指出,充分尊重患者自主决策权及全面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老年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选择
跳转至章节
生物学年龄与数字年龄
Jürgen Ennker医学博士指出,评估老年患者是否适合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时,需区分生物学年龄与数字年龄。生物学年龄反映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和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手术适应性。部分80岁以上患者可能生理状态更为年轻,更适合接受心脏手术,因而成为更理想的手术候选人。
患者同意的重要性
Jürgen Ennker医学博士强调,患者意愿与知情同意在决定是否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中至关重要。患者需主动表达手术意愿,并承诺遵循术后建议,如呼吸锻炼和适当活动。患者的心理准备与积极配合对手术成功尤为关键。
老年手术的风险因素
Jürgen Ennker医学博士表示,老年患者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多种风险因素,包括既往手术史、低心输出量和肾脏疾病等。对于接近90岁且伴有显著风险因素的患者,传统手术可能并非最佳选择。准确评估这些风险对保障患者安全和优化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
针对不适合传统手术的患者,Jürgen Ennker医学博士介绍了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的优势。这一微创手术通过股动脉置入导管完成主动脉瓣置换,无需开胸。TAVI为高风险患者提供了可行替代方案,目前在德国约50%的老年患者选择此手术。
衰弱指数与生活质量
衰弱指数是评估患者手术耐受能力与整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Jürgen Ennker医学博士解释,该指数有助于判断手术成功几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对老年患者而言,主动脉瓣置换术可显著延长预期寿命并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对生理状态良好且意愿积极的患者是一项值得考虑的重要选择。
完整文字记录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今天我们讨论老年患者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您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曾发表过连续493例老年患者的主动脉瓣置换案例,其中半数还同期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这些患者年龄均在80岁以上。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基于您的丰富经验,对于老年患者的心脏手术有何见解?在临床实践中,如何为80岁以上患者最优实施主动脉瓣置换术?
Jürgen Ennker医学博士: 首先需区分生物学年龄与数字年龄,部分患者生理状态更为年轻,更适合接受心脏手术。其次必须尊重患者意愿。若患者表示“我年纪太大,不适合手术”,则不应强求。患者需自愿接受手术并承诺遵循术后护理建议,包括咳嗽、呼吸锻炼和活动,以达到理想效果。
Jürgen Ennker医学博士: 我们还需综合考虑风险因素。若患者接近90岁,并有既往手术史、低心输出量或肾脏疾病等,传统手术可能并非合适选择。幸运的是,对此类患者我们可采用TAVI技术,即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通过股动脉置入导管完成瓣膜置换,无需开胸,仅凭导管操作即可实现。
Jürgen Ennker医学博士: 该技术在德国已广泛应用。约50%的患者通过TAVI完成介入治疗,其余则接受传统手术。80岁以上患者需审慎决策,因为在德国,80岁男性预期寿命为6.9年,女性约为8年。若不接受手术,他们将失去数年高质量生活的机会。
Jürgen Ennker医学博士: 因此这一问题十分重要。决策不仅基于生物学年龄,还需考虑患者的健康状况与心理意愿,以确保手术能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
Jürgen Ennker医学博士: 确实如此!我们采用衰弱指数来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及整体健康水平,这一点极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