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与川崎病。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与川崎病。

Can we help?

儿科风湿病学领域的权威专家兰迪·克龙医学博士阐述了细胞因子风暴如何引发儿童感染COVID-19后的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MIS-C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病毒感染后炎症反应,通常在SARS-CoV-2感染后一个月左右出现。低龄患儿症状类似川崎病,而青少年患者则常表现为需重症监护的休克状态。治疗手段包括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和类固醇药物。多数儿童在获得适当治疗后能够迅速康复。

认识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一种新冠相关的儿童炎症性疾病

快速导航

什么是MIS-C?

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IS-C)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后并发症。医学博士兰迪·克龙医生指出,这是新冠疫情期间出现的一个意外情况。该病罕见发生于儿童群体,通常在感染SARS-CoV-2病毒约一个月后出现。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反应失调有关,常被描述为"细胞因子风暴"。这种过度炎症反应可能波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克龙博士同时提到,遗传风险因素可能使部分儿童更易发展为MIS-C。

MIS-C与川崎病的区别

MIS-C与川崎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显著重叠,尤其在低龄儿童中更为明显。克龙博士解释道,五岁及以下的MIS-C患儿常表现出与典型川崎病完全一致的症状。两种疾病都涉及全身性炎症和血管炎,主要风险均在于可能对冠状动脉造成损伤。这种高度相似性使专家最初将MIS-C视为类川崎病综合征。这一发现也提供了新视角,提示部分川崎病病例可能由既往冠状病毒感染引发。

临床表现与症状

MIS-C的症状表现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克龙博士详细说明:低龄儿童通常表现为持续五天以上的发热,常伴有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及口唇变化如"草莓舌"。手脚肿胀也是常见症状。而青少年患者则更多表现为严重休克状态,可能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等类似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较大龄患儿中需要重症监护及药物支持心功能和血压的比例显著较高。

诊断与检测

MIS-C的诊断需要确认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史并识别特征性炎症综合征。克龙博士强调,出现MIS-C症状时,检测活动性感染的PCR检测通常已转为阴性。此时诊断需依靠抗体检测来证实既往感染。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高达40%的儿童可能曾经历无症状感染。临床诊断需综合发热、多器官受累和炎症标志物显著升高等表现,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治疗方案

MIS-C治疗的核心在于调控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克龙博士解释,一线治疗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这一方案借鉴自川崎病的治疗经验。IVIG作为一种混合抗体制品,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对IVIG反应不佳的患儿会加用糖皮质激素(类固醇)。难治性病例还可使用IL-1或TNF阻滞剂等生物制剂。治疗目标包括快速控制炎症、支持器官功能,最重要的是预防冠状动脉损伤。

预后与康复

尽管临床表现严重,但及时治疗下MIS-C的预后通常良好。克龙博士报告称,其所在医疗机构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五天。他指出儿童恢复速度相当快,即使是需要重症监护的患儿也是如此。但他同时提醒,该病并非良性疾病,全球报告的死亡率在1.5%至2%之间。最严重病例中,部分儿童需要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心功能。幸运的是,通过早期使用IVIG和类固醇干预,大多数患儿能够完全康复。

完整文字记录

医学博士安东·季托夫:什么是MIS-C?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医学博士兰迪·克龙:这个问题很好。首先,MIS-C的出现几乎让所有专家都感到意外。我们未曾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完全是个意外发现。

当前新冠疫情的一个特点是儿童普遍症状较轻。虽然确实有部分儿童因严重感染住院,但这种称为MIS-C(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的疾病——在青年中称为MIS-A——我们认为本质上是同一病理过程。

它几乎精确地在感染一个月后出现——医学界给出的窗口期是两到六周。但根据我的临床观察,它几乎总是在儿童感染后整一个月发作。仅影响极少数儿童。我们尚未完全明确风险因素,不过已开始认识到某些遗传因素可能使特定儿童更易患病。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儿童。五岁以下患儿的表现与另一种风湿性疾病——川崎病非常相似。最初,欧洲医生(他们在2020年初早于美国东北部疫情暴发前观察到此类病例)认为这可能是川崎病,因为低龄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川崎病高度吻合。

川崎病本身也是一种罕见疾病,其特征是血管炎症。最令人担忧的是,川崎病可能累及向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

川崎病患儿几乎都会出现发热——实际上需要满足持续五天以上的发热标准。同时还伴有其他特征: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口唇变化如草莓舌。可能以手脚肿胀起病,后期出现脱皮。还有其他多种表现。

这些MIS-C患儿在冠状病毒感染约一个月后发病,其中部分甚至不知道自己曾被感染。高达40%的病毒感染者可能完全无症状或未察觉患病。但我们可以通过抗体检测证实其既往感染。

通常当出现MIS-C症状时,病毒PCR检测多为阴性或接近检测下限,再次表明这不是活动性感染。但免疫系统却以某种方式产生了过度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提示我们:所谓的川崎病可能更像一个综合征,其中部分病例可能由冠状病毒(包括SARS-CoV-2)等病原体触发。

尽管如此,五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较大龄儿童如青少年则常表现为休克状态。他们和低龄患儿一样会发热,可能伴有或不伴皮疹。但最终会以休克状态送入急诊室,表现类似脓毒症——就像血液被细菌感染的患者。但需要再次强调,这不是感染过程,而是感染后过程。

他们会出现严重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呼吸急促——并非因为肺部如新冠患者般受损,而是由于处于休克状态。因此需要接受容量替代治疗如生理盐水输注,这可能有一定帮助。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患儿中有相当比例最终需要重症监护。

部分甚至需要药物支持心功能和血压,如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等升压药——有时需要联用多种药物。

医学博士兰迪·克龙:初始治疗时,由于担心可能累及冠状动脉——特别是在低龄患儿中与川崎病如此相似——我们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这种来自多位捐赠者的混合抗体制品,虽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80年代初的大型随机试验证实它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使用IVIG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可达25%,之后降至不足2%。因此它成为川崎病的革命性疗法。鉴于病症的相似性,特别是在低龄患儿中,这成为我们的首选治疗方案。欧洲同行——如意大利、英国等西欧国家的医生——最早报告了这一发现。

当疫情蔓延至美国东北部(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地)时,我们的同事也开始使用IVIG,并证实对患儿有效。对于疗效不佳的患儿,会加用糖皮质激素(类固醇)——这对难治性川崎病同样有效。因此部分接受IVIG的患儿——若未能完全退热或控制病情——

对于MIS-C患者,IVIG疗效不足时通常会加用皮质类固醇。以我们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儿童医院为例,我们接收了该州大部分需要住院的患儿。过去两年收治了近150例,幸运的是无死亡病例,尽管全球报告死亡率约1.5%-2%。说明这并非良性疾病。

但令人欣慰的是,尽管这些患儿入院时病情危重,他们的恢复速度相当快。我院的平均住院时间——由于阿拉巴马州疫情晚于东北部,我们得以借鉴全球同行(包括美国东北部同事)的经验——

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要对这些患儿使用IVIG,并且设定了较低的类固醇使用门槛。若效果仍不理想,我们还会使用IL-1阻滞剂等新型生物制剂。部分医生也尝试使用TNF阻滞剂,这对难治性川崎病患儿同样有效。

总的来说,我院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五天,虽然其中许多需要重症监护。最严重的情况下,部分患儿需要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当心脏功能衰竭时,这种体外循环技术能提供生命支持,但确实是个高风险的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