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乳腺癌手术:患者治疗选择全指南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核心治疗手段之一。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患者年龄及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医生会推荐不同的手术方案。本指南旨在帮助您全面了解乳腺癌手术的各种选项,以便您与医疗团队共同做出最合适的治疗决策。

---

### 1

了解乳腺癌手术:患者治疗选择全指南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核心治疗手段之一。根据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患者年龄及整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医生会推荐不同的手术方案。本指南旨在帮助您全面了解乳腺癌手术的各种选项,以便您与医疗团队共同做出最合适的治疗决策。 --- ### 1

Can we help?

本综合指南以清晰易懂、贴近患者需求的语言,全面介绍了乳腺癌手术的各种选择。手术目前仍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式,其核心目标包括:通过阴性切缘完整切除肿瘤以降低复发风险,以及借助淋巴结评估实现精准分期。本文基于最新的临床指南与研究证据,系统比较了保乳手术与乳房切除术的决策要点,详细解析了手术技术、乳房重建选项,以及长期随访与护理措施。

理解乳腺癌手术:患者完全治疗指南

目录

实践要点:乳腺癌手术核心原则

手术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许多早期患者仅通过手术即可治愈。乳腺癌手术的主要目标包括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并确保切缘阴性(即切除组织边缘无癌细胞),以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同时对肿瘤和腋窝(腋下)淋巴结进行病理分期,为预后评估提供关键信息。

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大小、位置、癌症类型及患者个人意愿。主要分为两大类:保乳手术(乳房肿瘤切除术)和乳房切除术(全乳切除)。研究表明,对于合适的患者,若辅以适当的辅助治疗,这两种方法的生存效果相当。

保乳手术:乳房肿瘤切除术

乳房肿瘤切除术,也称为部分乳房切除术或节段性乳房切除术,旨在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并尽可能保留1厘米的健康组织边缘。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I期和II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NSABP-B06研究证实,保乳手术联合放疗与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疗效相当。这项前瞻性试验对2163名乳腺癌患者进行了20年随访,发现三组治疗(改良根治术、保乳术加放疗、保乳术不加放疗)在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远处无病生存率上均无显著差异。

然而,研究也发现局部复发率存在明显差异:仅接受保乳术未加放疗的患者局部复发率为39.2%,而加放疗组为14.3%,改良根治术组胸壁复发率为10.2%。

乳房肿瘤切除术的禁忌症

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保乳手术。相对禁忌症包括:

  • 乳房较小而肿瘤相对较大
  • 肿瘤直径超过5厘米
  • 胶原血管疾病

绝对禁忌症包括:

  • 多灶性疾病(乳房多个区域发现癌灶)
  • 治疗区域曾有放疗史
  • 无法接受针对浸润癌的放疗
  • 妊娠早中期
  • 保乳手术后切缘持续阳性

需注意的是,腋窝淋巴结受累和肿瘤位置本身不应成为放弃保乳手术的理由。虽然美容效果重要,但确保切缘阴性始终是首要临床目标。

手术技术与再切除率

乳房肿瘤切除术可在触诊或影像引导(如导丝定位、超声引导或放射性种子定位)下进行。文献报道的再切除率在20%-60%之间,意味着许多患者需再次手术以获取清晰切缘。

根据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协会2018年指南,以下策略有助于降低再手术率:

  • 完善术前影像学检查并选择合适模式
  • 采用微创乳腺活检进行癌症诊断
  • 保乳手术前进行多学科规划
  • 使用腔隙刮除处理切缘(可降低50%再切除率)
  • 术中评估切缘状况
  • 遵循外科肿瘤学会-美国放射肿瘤学会的切缘指南

乳房切除术:全乳切除

全乳房切除术需切除全部乳腺组织,范围上至锁骨,内至胸骨,下至乳房下皱襞,外至腋前线,并整体切除胸大肌筋膜。乳头-乳晕复合体与皮肤瓣一并切除,以实现平坦的胸壁闭合。

乳房切除术有以下几种类型:

  • 改良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全乳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
  • 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全乳切除加胸大肌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
  • 扩大根治性乳房切除术:根治术加内乳淋巴结切除
  • 保留皮肤全乳房切除术(SSM):保留自然皮肤包膜
  • 保留乳头全乳房切除术(NSM):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

SSM和NSM技术难度较高,专为选择立即重建的患者设计。这些方法能保留患者的皮肤包膜和乳房下皱襞,同时力争达到与传统术式相当的肿瘤切除效果。

淋巴结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清扫术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关于早期乳腺癌淋巴结手术的最新指南建议:

  • 前哨淋巴结(SLN)无转移者不应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
  • 多数情况下,计划接受保乳手术加全乳放疗的1-2个SLN转移患者无需ALND
  • SLN转移且计划行乳房切除术者应考虑ALND
  • 可手术乳腺癌、多中心肿瘤、接受乳房切除术的DCIS患者、既往有乳腺/腋窝手术史者以及接受术前全身治疗者可考虑SLN活检
  • 不建议对大型(T3/T4)或局部晚期浸润性乳腺癌、炎性乳腺癌、DCIS(计划保乳手术时)或妊娠患者行SLN活检

目前首选前哨淋巴结活检进行腋窝分期,因其准确性与ALND相当且并发症更少。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学会指出,SLN活检适用于几乎所有临床淋巴结阴性T1-2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

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需完整切除I级和II级淋巴结,必要时切除III级淋巴结。该手术可能引发显著并发症,包括:

  • 淋巴水肿(约25%患者)
  • 肩功能障碍
  • 伤口感染
  • 血清肿(液体积聚)
  • 神经损伤
  • 麻木
  • 慢性疼痛
  • 罕见臂丛神经损伤

术前准备: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术前准备需兼顾心理社会因素和手术因素。患者常有未言明的担忧,如复发风险、是否需要额外治疗、监测要求、康复时间及美容效果等。讨论应包括立即与延迟重建的选择。

手术方面,常规术前检查应依据患者年龄、症状和合并症而定。术前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抗生素是常见做法,尽管其获益证据有限。

手术技术:手术过程中的操作

成功的乳腺手术需全面掌握解剖知识、准确评估病情,并考虑未来可能的手术。切口位置至关重要——活检切口应兼顾未来可能的乳房切除术。但绝不能为追求美观而牺牲足够的手术切缘。

腋窝手术需切开锁胸筋膜并识别关键结构。I级和II级淋巴组织的切除需结合多种技术,并尽可能保护神经。深部分离时通常避免使用电灼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乳房切除术的标准切口为包含乳头-乳晕复合体的椭圆形切口。皮瓣厚度应保持在1.0厘米左右,创建于相对无血管的平面。乳腺组织与胸肌筋膜一并切除,需谨慎处理血管。

2018年一项针对66名女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与传统全身麻醉相比,多水平超声引导椎旁阻滞联合全静脉麻醉可改善恢复质量、术后疼痛控制并加速出院。

乳房重建:恢复外观

乳房切除术后重建可立即或延迟进行。大多数因预防或早期乳腺癌接受切除术的患者适合重建。立即重建通常美容效果更佳,因为保留皮肤或乳头技术能维持自然乳房皮肤包膜和乳房下皱襞。

重建选项包括:

  • 植入物法:先放置组织扩张器,再置换为盐水或硅胶植入物
  • 自体组织法(皮瓣)
    • TRAM(横向腹直肌肌皮瓣)皮瓣
    • 背阔肌皮瓣
    • DIEP(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 组合法:植入物与自体组织结合使用

尽管法律要求保险覆盖重建手术,但多数患者因医疗提供者偏见、个人意愿或缺乏专科服务而未进行重建。患者应保持合理预期——通常需多次手术进行修正、对称调整和乳头重建。

可能的重建并发症包括:

  • 假体感染或破裂
  • 包膜挛缩(假体周围瘢痕组织形成)
  • 皮瓣坏死或缺失
  • 脂肪坏死
  • 不对称
  • 瘢痕形成

多变量分析显示,保留乳头乳房切除术和乳房切除重量是皮瓣坏死的显著风险因素,而切除重量与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相关。

对侧乳房处理:降低未来风险

确诊乳腺癌且无有害BRCA基因突变者,对侧乳房年癌变风险约为0.7%。已知BRCA突变携带者的年风险则高达3%。

对侧预防性乳房切除术(CPM)属个人选择,受癌症分期、对称需求、合并症、组织学风险因素、家族史、随访难度及风险规避程度等多因素影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应与医疗团队深入讨论此选项。

术后护理:康复与随访

术后即时护理包括监测伤口愈合、处理血清肿、感染、出血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跟进病理结果,并鼓励早期活动及关节功能锻炼。

长期随访建议:

  • 术后6个月行双侧(或剩余)乳房基线钼靶检查
  • 前2年每4个月临床评估一次
  • 第3至5年每6个月临床评估一次
  • 之后每年临床评估一次,终身随访
  • 每年钼靶和胸片检查
  • 无症状(如骨痛、头痛、实验室检查异常)无需额外检测

潜在并发症:理解风险

所有手术均有风险。全乳切除术后可能并发症包括:

  • 局部复发(5-10%)
  • 伤口感染
  • 血清肿(液体积聚)
  • 乳房切除皮瓣坏死
  • 血肿(血液积聚)
  • 慢性疼痛
  • 切口狗耳畸形(切口末端皮肤冗余)
  • 淋巴水肿(手臂肿胀)
  • 纤维化(组织增厚)

腋窝淋巴结清扫风险尤为显著,包括约25%的淋巴水肿发生率、肩功能障碍、神经损伤和慢性疼痛。

临床指南:循证建议

现行指南强调基于肿瘤特征、患者因素和循证进展的个体化治疗。核心原则包括:

  • 适宜患者行保乳手术加放疗与乳房切除术肿瘤学效果相当
  • 前哨淋巴结活检已基本替代淋巴结阴性者的常规腋窝清扫
  • 切缘状态显著影响局部复发风险,≥2mm通常视为阴性
  • 多学科诊疗可改善预后并降低再手术率
  • 所有乳房切除术患者应讨论重建选项
  • 需终身随访并配合适当影像学监测

来源信息

原文标题:乳腺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Mary Jo Wright, MD; James Neal Long, MD, FACS
出版详情:2020年4月10日更新,药物与疾病 > 整形外科章节
注:本文为患者友好型文章,内容基于权威医学来源的同行评审研究及临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