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依然是全球性的重大健康挑战,但通过疫苗接种和定期筛查,其发生可以得到高度预防。本综述指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病因,高危亚型引发的细胞异常可能在10至15年内发展为癌症。近年来,高效HPV疫苗的推广、筛查方法的改进(例如以HPV检测作为初筛手段),以及针对早期和晚期病例的精细化治疗策略——包括现已纳入的免疫疗法——共同推动了患者预后的显著改善。
认识宫颈癌:预防、筛查与治疗方案
目录
全球影响与流行病学
宫颈癌影响全球女性,且存在显著地区差异。2020年,全球估计新增604,127例病例,死亡病例达341,831例。疾病负担主要集中在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如拉丁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东南亚(尤其是印度),这些地区的医疗可及性和筛查项目往往受限。
社会经济地位与宫颈癌结局密切相关。随着国家人类发展指数的提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下降。发达国家数据虽较低但仍不容忽视:美国2024年预计新发病例13,820例,死亡4,360例;欧盟预计新发病例58,169例(其中56%来自中欧和东欧),死亡22,989例。
诊断中位年龄为50岁,表明该病主要影响中年女性。然而,疾病进程开始得更早,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多发生于青春期或青年期,并需数年时间才可能发展为癌症。
风险因素与病因
宫颈癌的风险因素多与性行为及HPV暴露相关,主要包括:
- 初次性行为年龄较早
- 拥有多个性伴侣
- 性伴侣曾有多个性伴侣
- 缺乏定期筛查机会
- 异常巴氏涂片史
- 既往HPV感染
- 宫颈发育不良(癌前病变)
- 性传播感染史
其他增加风险的因素包括吸烟和长期口服避孕药。这些因素通常与HPV感染协同作用,增加癌症风险,而非独立致癌。
人乳头瘤病毒(HPV)生物学与癌症发展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感染宫颈细胞。其多种亚型风险水平不同:
低风险亚型(最常见为6型和11型)可能导致生殖器疣,但极少引发癌症。高风险亚型(如16、18、31、33、35、39、45、51、52、56、58和59型)携带致癌基因,可触发癌变。
癌症发展始于病毒整合入宿主细胞DNA。这一过程破坏E2调节蛋白,导致E6和E7病毒蛋白产量增加。这些蛋白分别使人体的天然肿瘤抑制因子(p53和pRb)失活,促使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最终形成癌症。
筛查与预防策略
HPV感染极为常见——大多数性活跃人群一生中会经历短暂感染。关键在于感染是否被清除或持续存在。30岁前未清除的高风险HPV持续感染女性可能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或发育不良。这种癌前状态可能需要10-15年进展为浸润性癌症,为检测和干预提供了较长的窗口期。
预防性HPV疫苗在暴露前接种效果显著。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建议:
- 11-14岁:接种两剂HPV疫苗,第二剂在第一剂后6-12个月接种
- 15-26岁:接种三剂HPV疫苗(第二剂在第一剂后1-2个月,第三剂在第一剂后6个月)
- 27-45岁:若此前未完成全程接种,可考虑补种
美国现有三种疫苗:二价(针对16、18型)、四价(6、11、16、18型)和九价(6、11、16、18、31、33、45、52、58型)。为男性接种也有助于降低向女性的传播率。
不同筛查方法的性能有所差异:
- 巴氏涂片检测:对中重度发育不良的敏感性为55.4%,特异性为96.8%
- 高风险HPV检测:敏感性为94.6%,特异性为94.1%
印度农村一项涵盖34,126名健康女性的里程碑研究显示,与无筛查相比,HPV检测使宫颈癌死亡率降低48%(风险比0.52;95%置信区间0.33至0.83)。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
- 21岁以下:无需筛查
- 21-29岁: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测
- 30-65岁:每3年细胞学检测,或每5年联合检测(HPV+巴氏涂片),或每5年主要HPV检测
- 65岁以上:若既往筛查结果充分阴性,可停止筛查
诊断与分期
筛查发现异常时,需进行阴道镜检查(用醋酸染色并放大观察宫颈),以识别可疑发育不良或早期癌症区域,并通过活检确诊。
浸润前疾病的治疗包括:
- 消融技术:二氧化碳激光或冷冻疗法
- 切除技术:大环电切术或锥切术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资源匮乏地区采用醋酸视觉检查后立即冷冻疗法,此前印度一项试验显示该方法使宫颈癌死亡率降低30%。
约50-75%的轻中度发育不良(CIN 1或CIN 2)可自行消退,因此部分患者可选择保守管理和随访。
分期遵循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8年更新标准,包括淋巴结的病理或影像学评估。早期患者可能无症状,而晚期患者可能出现:
- 异常出血
- 盆腔疼痛和压迫感
- 胁腹痛(若伴肾积水)
- 下肢水肿
- 深静脉血栓(DVT)
- 血尿或直肠出血
诊断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测、尿液分析和影像学检查。PET/CT扫描对检测大于1 cm的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敏感性较高,而MRI有助于评估阴道、膀胱和直肠间的组织平面。
早期疾病治疗
早期宫颈癌(IA至IB₂期)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或放疗。手术优势在于可保留卵巢以维持内源性激素,并通过卵母细胞回收进行体外受精,可能保留生育能力。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需切除子宫、上阴道、宫旁组织和盆腔淋巴结。该手术并发症风险低于5%,包括出血、便秘、DVT、肺栓塞、淋巴囊肿、淋巴水肿和输尿管损伤。
里程碑式的LACC试验比较了微创与开放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发现微创手术结局显著更差:复发率更高,3年无病生存率更低(91.2% vs. 97.1%;风险比3.74;95%置信区间1.63至8.58)。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不建议对宫颈癌采用微创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女性可选择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切除宫颈、上阴道和宫旁组织,保留子宫)。尝试受孕者的成功妊娠率超60%,但约30%发生早产。SHAPE试验的新研究表明,对于小肿瘤,较少根治性手术可能已足够。
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使用蓝染料、锝-99或吲哚菁绿)在减少并发症方面展现前景,但生存数据仍需 ongoing 试验进一步验证。
局部晚期疾病治疗
局部晚期宫颈癌(IB₃至IVA期)的治疗通常包括放化疗加近距离放疗。联合疗法基于五项随机试验,显示在放疗基础上加用化疗可使疾病复发减少约50%,但会增加3或4级血液学和胃肠道副作用。
标准方案为每周顺铂(40 mg/m²)加每日盆腔放疗(1.8-2.0 Gy/天,总量45.0-50.4 Gy),后续行高剂量率腔内近距离放疗。放疗计划已从传统骨性标志物演进为CT引导的适形三维技术,能更好保护健康器官并精准靶向肿瘤。
超过1000名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强度调控放疗显著降低3或4级胃肠道毒性(比值比0.55)和泌尿生殖毒性(比值比0.31),且不影响3年总生存率。
部分FIGO III至IVA期患者可从加入免疫治疗中获益。复发或转移性疾病患者可能受益于化疗加免疫治疗,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可考虑抗体-药物偶联物等新选择。
特殊考量
妊娠期宫颈癌管理面临独特挑战。发育不良发生率约为每1000例妊娠中1例。孕早期或中早期进行宫颈活检以排除浸润性疾病是安全的,但应避免宫颈管内取样。建议由经验丰富的阴道镜医师每三个月监测一次,明确治疗推迟至分娩后。
有数据提示阴道分娩可能诱导发育不良消退。无显著出血的早期癌症(IA至IB₁期)妊娠患者可考虑保守监测。约妊娠34周时行剖宫产加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在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后),可避免阴道分娩相关的出血、梗阻性分娩和肿瘤播散风险。
孕早期局部晚期疾病患者,在器官形成后可考虑新辅助化疗,以控制癌症生长并允许妊娠继续。
对患者的临床意义
本综述为患者强调了几个关键点。首先,宫颈癌很大程度上可通过HPV疫苗接种和定期筛查预防。初次性行为前接种疫苗效果最佳,且随着主要HPV检测的应用,筛查手段已显著改进。
癌前病变患者有多种有效治疗选择,许多低级别病变可自行消退。浸润性癌症的治疗策略日益精细化,有助于区分需积极治疗者与可保留生育功能者。
微创手术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效果不如开放手术这一发现,对患者决策尤为重要。这一意外结果凸显了手术技术对癌症预后的重大影响。
晚期疾病整合免疫治疗是一大进展,为以往选择有限的患者带来新希望。抗体药物偶联物等靶向治疗的持续发展预示预后将进一步改善。
研究局限性
尽管本综述综合了当前宫颈癌证据,仍存在若干局限。建议基于现有临床试验数据,但实际效果可能与受控研究环境中的观察存在差异。
宫颈癌负担的地域和社会经济差异反映了全球在预防、筛查和治疗可及性方面的不平等。所述策略未必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
部分建议(如关于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新手术技术的)仍需 ongoing 临床试验的生存数据支持。与所有医疗建议一样,治疗决策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个人偏好和可用资源个体化制定。
宫颈癌治疗领域发展迅速,新证据不断涌现,可能修正当前建议。患者应与医疗提供者保持沟通,了解最新进展。
患者建议
基于本综述,患者应考虑以下行动:
- 疫苗接种:与医疗提供者讨论HPV疫苗接种,理想情况下应在开始性行为前完成。建议11-12岁男女均接种,某些情况下最早9岁即可开始,最晚可至45岁。
-
筛查:遵循适龄筛查指南:
- 21-29岁:每3年一次巴氏涂片检查
- 30-65岁:每3年一次巴氏涂片检查,或每5年一次HPV检测,或每5年一次联合检测(巴氏涂片+HPV)
- 65岁以上: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继续筛查
- 降低风险:减少性风险因素,如多性伴和过早性行为。避免吸烟,以降低宫颈癌风险。
- 关注症状:及时向医疗提供者报告异常出血、盆腔疼痛或其他令人担忧的症状。
- 治疗讨论:若确诊宫颈癌,应讨论所有选项,包括手术方式(尤其注意微创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不利证据)、保留生育功能的可能性,以及晚期疾病的新方法如免疫治疗。
- 寻求二次意见:复杂病例或有生育保留需求者,可考虑就诊断和治疗计划寻求二次意见。
来源信息
原文标题: 宫颈癌
作者: Krishnansu S. Tewari, M.D.
出版物: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5;392:56-71
DOI: 10.1056/NEJMra2404457
注: 本篇患者友好型文章基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同行评审研究,全面呈现了原始科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