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风险与治疗

Can we help?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欧洲成年人中的患病率约为25%,且常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并存。关键研究显示,尽管单纯性脂肪变性(即肝脏脂肪堆积)较为普遍,但约10-25%的患者会进展为具有危险性的肝脏炎症,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其中又有20%会进一步发展为危及生命的肝纤维化或肝硬化。诊断主要依赖血液检测、超声等影像学方法(对中重度脂肪变性的检测准确率可达85%),以及FibroScan等先进技术;尽管肝活检仍是金标准,但其本身具有一定风险。需特别强调的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减轻7%的体重,可显著改善肝脏健康状况。

认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风险与治疗

目录

什么是NAFLD及其临床意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西方国家中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征为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超过肝脏重量的5%。与酒精性肝病不同,NAFLD发生于无大量饮酒史的人群中。该病与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密切相关,预计将成为肝移植的首要原因。

NAFLD的发展遵循明确阶段:初始为脂肪变性(脂肪堆积),继而出现炎症(即NASH),随后形成瘢痕组织(纤维化),最终可导致不可逆的肝损伤(肝硬化)或肝癌。值得注意的是,NAFLD会独立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该人群的主要死因——因此早期诊断与干预至关重要。

NAFLD的流行病学特征

NAFLD影响约25%的欧洲成年人,其患病率在高风险人群中显著升高:

  • 肥胖人群:63%
  • 2型糖尿病患者:50%
  • 高血压或高胆固醇患者:50%

遗传因素亦发挥作用。约20%的人群携带PNPLA3 I148M基因变异,该变异通过干扰脂肪代谢酶的作用,使肝脏脂肪堆积风险加倍。同时具备多种代谢风险因素——尤其是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会显著增加进展为严重NAFLD的可能性。

疾病进展阶段:从脂肪变性到肝衰竭

NAFLD按典型阶段逐步发展,各阶段特征如下:

  1. 脂肪变性: 肝细胞脂肪含量超过5%,属良性堆积。
  2. NASH: 出现炎症及肝细胞损伤,见于10-25%的脂肪变性患者。
  3. 纤维化: 瘢痕组织形成,发生于约20%的NASH患者中。
  4. 肝硬化: 严重瘢痕导致肝功能衰竭,见于少数患者。

每一阶段均伴随风险升高:NASH可引起肝细胞气球样变和死亡,纤维化则形成僵硬瘢痕组织,阻碍血流。发展至肝硬化时,肝脏体积缩小、表面结节化,极大增加肝癌及死亡风险。

NAFLD的诊断:症状与血液检查

NAFLD常呈“沉默”状态,无明显症状。诊断需确认肝脏脂肪堆积,并排除酒精滥用、肝炎等其他病因。主要方法包括:

  • 血液检测: 80%的患者肝酶水平在常规标准下显示正常,因丙氨酸转氨酶(ALT)的阈值设定偏高。修订后的上限建议为男性30 IU/L、女性19 IU/L。
  • 代谢综合征筛查: 医生需评估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
  • 评分系统:
    • 脂肪肝指数(基于BMI、腰围和血甘油三酯)
    • NAFLD肝脏脂肪评分(基于代谢综合征标志物及胰岛素水平)——评分>0.640提示脂肪变性,敏感性达84%

所有患者均需接受全面肝脏筛查,以排除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铁过载等其他肝病。

影像学检查在肝脏脂肪检测中的应用

影像学技术可无创确认脂肪堆积,不同方法在准确性和可用性上存在差异:

  • 超声: 作为一线检查,对中重度脂肪变性(肝脏脂肪含量>30%)的敏感性达85%。局限在于可能漏检轻度病变,且结果受操作者影响。新技术如受控衰减参数(CAP)提高了检测精度。
  • CT扫描: 可检测中重度脂肪变,但存在辐射暴露,对轻度病例可靠性较低。
  • MRI技术: 精准度最高。磁共振波谱(MRS)和质子密度脂肪分数(MRI-PDFF)可识别微量脂肪,但成本高、耗时长。

尚无完美单一的检测方法。超声因安全性和经济性仍为初始筛查首选,MRI则用于复杂病例。

识别危险性炎症(NASH)

检测NASH——即炎症性肝损伤——至关重要,因其推动疾病进展。现状如下:

  • 目前缺乏可靠的血液检测或影像学方法用于常规NASH诊断。
  • 代谢综合征患者风险更高,肥胖合并糖尿病者可能性最大。
  • 肝活检仍是金标准,通过观察气球样变细胞和炎症确认诊断。

多参数MRI等新兴技术展现潜力。肝脏炎症和纤维化(LIF)评分通过综合多项指标评估NASH,但需更大规模研究验证。

检测肝脏瘢痕形成(纤维化与肝硬化)

纤维化分期极为关键,因晚期瘢痕(F3-F4期)大幅增加肝衰竭和死亡风险。非侵入性选项包括:

  • 血液评分系统:
    • NAFLD纤维化评分:>0.676提示晚期纤维化
    • FIB-4评分:>2.67表明严重瘢痕
    • 增强型肝纤维化(ELF)测试:≥10.51提示晚期病变
  • 影像学工具:
    • FibroScan(瞬时弹性成像):>7.6 kPa表示纤维化;>13 kPa提示肝硬化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1.63 m/s = 纤维化;1.94 m/s = 肝硬化

肥胖会影响FibroScan的准确性——BMI<25时失败率为1%,而BMI>40时升至42%。所有检测方法均存在“灰色地带”,建议每2-3年复查。

肝活检的适用情况

尽管存在局限,肝活检在以下情况中仍不可或缺:

  • 诊断不明(如检测异常但原因未定)
  • 非侵入性检查结果不确定,而纤维化风险较高
  • 临床试验中需评估药物疗效

活检仅取样约1/50,000的肝组织,存在假阴性风险。此外,其有创性、高成本及不适于重复监测也是考虑因素。

治疗策略:生活方式干预为首选

减重是NAFLD治疗的基石:

  • 减轻7%的体重 可持续改善肝脏组织学——减少脂肪、炎症及气球样变细胞。
  • 益处超越肝脏:包括更好的血糖控制、血压下降及血脂改善。

目前尚无FDA专门批准用于NAFLD的药物,但糖尿病药物如GLP-1激动剂可能有益。针对NASH的药物研发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生活方式干预仍是经证实的一线治疗。

对患者的实际意义

若您患有肥胖、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即使肝功能血液检查正常,也应接受NAFLD筛查。早期发现可阻止疾病进展:

  • 纤维化分期至关重要:晚期瘢痕需专科护理及癌症筛查。
  • 心血管风险高:NAFLD独立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 减重有效:减轻5-10%体重可显著改善预后。

现有认识的局限性

NAFLD诊疗中仍存在重要空白:

  • 缺乏经验证的非侵入性NASH检测方法,依赖肝活检。
  • 评分系统(如FIB-4、NAFLD纤维化评分)对25-30%患者给出不明确结果。
  • 影像学准确性在肥胖人群中下降:FibroScan在42%的BMI>40患者中失败。
  • 遗传风险未充分利用:PNPLA3检测尚未纳入常规临床实践。

患者行动建议

基于现有证据,患者应:

  1. 主动要求筛查: 若伴有肥胖、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即使无症状。
  2. 优先减重: 目标通过饮食与运动减轻7-10%体重。
  3. 坚持纤维化评估: 要求进行FIB-4、ELF或FibroScan检测以评估瘢痕风险。
  4. 全面代谢管理: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及胆固醇。
  5. 讨论肝活检: 若检测结果不明确或提示晚期病变。

信息来源

原文标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 Erica Jennison, Janisha Patel, Eleonora Scorletti, Christopher D Byrne
期刊: 研究生医学杂志(2019;95:314-322)
DOI: 10.1136/postgradmedj-2018-136316
本文基于同行评审研究,以患者友好方式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