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过度活跃,导致血钙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发病率约为女性每10,000人中有23例,男性每10,000人中有8.5例。本综述指出,尽管许多患者症状轻微,但其发生肾结石、骨质流失和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手术切除异常腺体是根治此病的主要方法,尤其推荐用于50岁以下、存在明显骨质流失、肾结石或高钙血症的患者。对于未接受手术的患者,可通过药物管理(包括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来帮助控制症状。
认识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诊断与治疗指南
目录
临床问题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是指四个甲状旁腺中一个或多个过度活跃,产生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导致血液中钙水平升高。在常规血液检测普及的地区,多数患者表现为轻度至中度高钙血症,同时伴有不恰当的正常或升高的PTH水平。
该病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估计女性发病率为每10万人年66例,男性为25例。约50%的轻度至中度高钙血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研究显示,其余患者中有30-40%在15年随访期内最终需要手术。
约80%的患者为单个甲状旁腺腺瘤(良性肿瘤),10-11%为多发腺瘤。不到10%的患者出现所有四个腺体增生,而由甲状旁腺癌引起的病例不足1%。临床表现因医疗资源差异显著,资源有限地区的患者通常病情更为晚期。
症状与临床表现
在医疗资源充足的地区,不到20%的患者出现明显症状。症状可能包括:
- 疲劳和全身无力
- 抑郁和焦虑
- 记忆问题和注意力难以集中
- 便秘(尤其在中度至重度高钙血症时)
- 骨痛或骨折
- 肾结石和肾绞痛(结石通过尿路移动引起的疼痛)
严重症状如意识模糊(警觉性降低)或显著神经肌肉无力较为罕见,通常与大型腺瘤或甲状旁腺癌相关。患者也可能因高钙水平而出现口渴增加和频繁排尿。
需注意的是,尽管许多患者报告神经精神症状,但这些症状与甲状旁腺疾病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尚不明确。脱水或制动可能加重高钙血症,因此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对患者尤为重要。
潜在并发症
未经治疗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能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主要涉及骨骼和肾脏。
骨量丢失与骨折风险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显著影响骨骼健康。研究显示,23%的患者股骨骨密度低于正常值的80%,58%的患者桡骨骨密度低于同龄健康个体。另一项研究发现,15%的患者腰椎存在骨量减少。
一项针对4,016名接受骨密度测量的患者的研究发现,451名患者骨矿物质密度显著偏低,其中52名(12%)患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这表明该病在低骨密度人群中的发生率高于以往认知。
患者的骨量通常缓慢下降。一项15年观察性研究显示,脊柱骨矿物质密度得以保持,而股骨颈和桡骨骨密度逐渐下降。重要的是,脊柱、腕部、肋骨和骨盆的骨折风险增加,髋部骨折风险也可能升高,但证据尚不充分。
肾结石与肾脏并发症
在医疗资源充足的地区,症状性肾结石的发生率较过去减少,但仍需关注。一项美国研究发现,1,190名评估肾结石的成人中,3%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该病患者中经影像学发现的肾结石患病率估计为7-20%。
与一般结石患者相比,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伴肾结石的患者往往有更高的24小时尿钙水平和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水平。其他风险因素包括低枸橼酸尿(尿中枸橼酸低)和高草酸尿(尿中草酸高)。混合草酸钙-磷灰石结石或纯磷灰石结石患者更可能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心血管与神经精神关注
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发生率升高、左心室质量和功能变化以及其他不良心脏改变。观察性研究报告了全因死亡和心血管原因死亡风险增加。
抑郁、焦虑和认知困难常被报告,但这些症状与甲状旁腺疾病之间的确切关系尚不明确。一些研究表明,成功治疗后这些症状可能改善,但证据并不一致。
诊断与评估
诊断基于血钙水平升高伴不恰当的正常或升高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医生通常会安排多项测试以确认诊断并评估并发症。
评估应包括:
- 血清钙水平(通常升高)
- 完整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不恰当的正常或升高)
- 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通常正常或偏低)
- 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
- 24小时尿钙排泄
- 骨密度测量(包括桡骨远端三分之一)
- 如有临床指征,进行肾脏超声检测结石
重要的是区分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与其他可能导致高PTH水平的疾病,包括: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对维生素D缺乏或肾脏疾病导致的低钙反应)
- 家族性低尿钙性高钙血症(一种通常无需治疗的遗传病)
- 遗传综合征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和2型
- 药物影响(长期锂治疗可能导致类似表现)
手术治疗选择
手术是该病的唯一根治方法。当前指南推荐以下情况考虑手术:
- 年龄小于50岁
- 血清钙高于正常上限1.0 mg/dL
- 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脊柱、髋部或桡骨远端骨密度T值≤-2.5
- 近期发生脆性骨折
- 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 mL/分钟
- 有肾结石
- 24小时尿钙超过400 mg/天
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定位异常甲状旁腺组织:
影像方法 | 敏感性 | 阳性预测值 | 特点 |
---|---|---|---|
超声检查 | 70.4-81.4% | 90.7-95.3% | 安全无辐射;无法检测纵隔腺瘤 |
锝-99m甲氧异腈扫描 | 64-90.6% | 83.5-96.0% | 有助于检测异位组织 |
动态(4D)CT成像 | 89.4% | 93.5% | 适用于多发或异位腺瘤;有辐射 |
磁共振成像 | 88% | 90% | 与CT类似但无辐射 |
术中常测量PTH水平以确认异常组织已完全移除,术后PTH水平应至少下降50%并恢复正常。在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治愈率超过95%。
可能的并发症包括喉返神经损伤(影响声音,发生率低于1%)、伤口感染、出血和暂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15-30%)。暂时性低钙血症通常可通过骨化三醇和钙补充剂管理。
药物治疗方法
对于无法或不愿手术的患者,可采用药物管理。建议每年监测血清钙,每1-2年测量骨密度。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三个方面:
处理高钙血症
西那卡塞可通过增加钙敏感受体敏感性来降低血清钙水平,但不能预防骨丢失或减少骨折风险。主要用于有明显高钙血症且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管理骨病
双膦酸盐可改善骨密度,但其对骨折风险的影响尚不明确。这些药物通常谨慎使用,因为手术成功后骨密度常显著改善。
研究显示,手术治愈后第一年骨量通常增加2-4%。因此,除非病情严重,医生通常先观察手术后的自然改善情况,再考虑抗骨质疏松药物。
营养支持
纠正维生素D和钙缺乏至关重要,但补充需在医疗监督下进行,以避免加重高钙血症或高钙尿。
患者应保持适量钙摄入(通常所有来源1000-1200 mg/天),并确保维生素D水平充足(目标25-羟基维生素D高于20 ng/mL)。
临床建议
基于当前证据,关键建议如下:
- 进行全面评估,包括钙、PTH、维生素D水平、肾功能、24小时尿钙、骨密度测量(含前臂),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检查
-
符合以下任一标准时建议咨询外科:
- 年龄低于50岁
- 血钙高于正常上限1.0 mg/dL
- 脊柱、髋部或前臂骨密度T值≤-2.5
- 脆性骨折病史
- 肾结石
- 24小时尿钙>400 mg/天
- 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60 mL/分钟)
-
非手术患者的管理应包括:
- 定期监测血钙和骨密度
- 纠正维生素D与钙缺乏
- 显著高钙血症时考虑使用西那卡塞
- 骨质疏松患者可能需双膦酸盐治疗
-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
-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 适度钙摄入(1000-1200 mg/天)
- 补充足量维生素D使水平维持在>20 ng/mL
- 定期进行负重运动以维持骨骼健康
重要限制说明
尽管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许多治疗方面已有充分证据,但仍存在未解问题:
该病与神经精神症状的关联尚不明确。随机对照试验未一致证实手术治愈后认知与情绪症状的改善,尽管部分患者主观感受好转。
手术能否降低心血管风险仍存疑。观察性研究和随机试验数据显示,术后血压及代谢指标未见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变化轻微。
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长期获益对比仍在研究中,尤其对轻度患者。手术与监测的决策需经医疗团队详细讨论,综合考虑个体风险因素、个人意愿及整体健康状况。
来源信息
原文标题: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作者:Karl L. Insogna, MD
出版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9月13日
DOI:10.1056/NEJMcp1714213
本文基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同行评审研究,在保持科学准确性的同时,以患者友好的方式呈现专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