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综述指出,甲状腺结节极为常见,超声检出率高达70%,但仅7-15%为恶性。文章系统阐述了包含临床评估、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超声成像及必要时细针穿刺活检(FNA)的综合评估策略。核心建议包括:常规癌症筛查对多数人群无益;分子检测可辅助明确不确定的活检结果;治疗方案需结合癌症风险因素与患者偏好个体化制定。
认识甲状腺结节:诊断与治疗指南
目录
- 引言: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 甲状腺结节的普遍性
- 甲状腺癌风险因素
- 系统性评估方法
- 病史与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测
- 影像学检查
- 细针穿刺活检(FNA)
- 分子检测进展
- 治疗与管理方案
- 长期监测与随访
- 研究局限与注意事项
- 患者建议
- 信息来源
引言: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异常增生的组织团块,甲状腺位于颈部基部。这种病变极为常见,可表现为实性或囊性,临床表现多样——部分患者可自行触及,另一些则在因其他疾病进行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
评估甲状腺结节的核心意义在于:判断甲状腺功能状态、识别压迫症状,以及排除甲状腺癌可能。虽然绝大多数结节为良性,但约7-15%确实为恶性,因此规范评估至关重要。
甲状腺结节的普遍性
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十分常见。约5%的人可通过体格检查触及结节,而采用更灵敏的超声技术时,检出率高达70%。
结节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老年人更易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因其他原因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时偶然发现的结节,恶性概率达35%,显著高于其他检测方式。
大多数结节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良性滤泡性结节(无论孤立性或作为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一部分)是最常见类型。甲状腺癌类型包括:乳头状癌(约占85%)、滤泡状癌(含嗜酸细胞亚型,约占12%)、髓样癌(2%)及未分化癌(不足1%)。
甲状腺癌风险因素
以下因素显著增加恶变风险:
- 辐射暴露:儿童期头颈部放疗、骨髓移植全身辐射、辐射尘埃或其他辐射源(如痤疮或胎记治疗、职业暴露)
- 家族史:一级亲属患甲状腺癌或相关遗传综合征(Cowden综合征、Carney复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Werner综合征、家族性息肉病)
- 结节特征:结节增大或快速生长
- 人口学因素:男性、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70岁
- 体格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结节质硬、与周围组织固定
- 检测结果:TSH处于正常上限或升高、超声可疑特征、PET阳性、血清降钙素>50-100 pg/mL
尽管存在这些风险因素,甲状腺癌总体预后良好。5年总生存率达96.1%,诊断后存活满一年者5年生存率更升至98.2%。这一良好预后主要归功于最常见且易治疗的乳头状癌。
系统性评估方法
甲状腺结节评估包含四个关键部分:
- 临床病史与体格检查
- 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 专科甲状腺超声
- 根据结节大小与特征决定是否行细针穿刺活检(FNA)
若血清TSH偏低,可能建议锝-99(99Tc)甲状腺扫描以区分结节类型。该扫描可识别"热"结节(极少恶性)、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较少见的合并甲状腺炎或Graves病。
需注意,不建议对普通人群进行常规甲状腺癌筛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明确反对对无症状成人筛查,高风险人群(如儿童期辐射暴露、遗传性甲状腺癌综合征)除外。
病史与体格检查
发现甲状腺结节时,医生会进行详细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颈部检查应包括甲状腺及淋巴结触诊。
甲状腺癌典型表现为无痛性结节,患者可能未察觉其生长。近期快速生长可能提示侵袭性癌症,可伴疼痛,需与常伴发热的亚急性结节性甲状腺炎鉴别。
突然增大(尤其伴疼痛)提示结节内出血,极少与恶性相关。声音嘶哑提示可能侵犯喉返神经。占位效应症状可包括吞咽困难、特定体位颈部不适,极少出现呼吸困难或喘鸣。
体检中,医生会描述结节大小、位置和质地。质硬、固定、发声困难及淋巴结肿大提示恶性可能,但多数甲状腺癌无明显恶性特征。
实验室检测
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检测血清TSH。多数人TSH正常。TSH偏低可能提示高功能结节或毒性甲状腺肿,此时应检测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或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少数情况下,Graves病可发生于多结节性甲状腺肿背景下。TSH持续受抑制伴fT4/fT3正常定义为亚临床甲亢——该状态与房颤和骨量丢失风险增加相关(尤其绝经后女性),并可进展为明显甲状腺毒症。
桥本甲状腺炎(可有一过性甲亢期)是TSH升高或甲减的常见原因。TSH升高或处于正常上限与恶变风险增加相关。
除非怀疑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否则不需检测TSH受体抗体或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除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家族成员及影像可疑但细胞学非乳头状癌者外,不推荐常规检测血清降钙素。
影像学检查
所有可触及或影像发现的结节均应由专科医生行甲状腺超声。超声可记录甲状腺大小、结节特征,并常发现体检未察觉的附加结节。
可疑恶性特征包括:实性、纵横比>1、低回声、边缘不规则、微钙化、无晕环、血供增加。纯粹囊性、具典型胶质回声(彗尾伪影)或海绵状(多囊成分>50%)的结节极可能良性。
基于这些特征,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将结节按风险分类以指导FNA选择。部分澳大利亚机构已采用美国放射学会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进行标准化报告。
与评估结构的颈部超声不同,锝-99甲状腺扫描评估结节功能,仅应在TSH受抑制时用于诊断高功能("热")结节或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TSH正常或升高时不应进行。
当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压迫症状时,非增强CT有助于评估胸骨后延伸、气管移位及管腔口径。使用静脉造影剂存在争议,因虽提高分辨率,但会使术后放射性碘治疗延迟约2个月。
细针穿刺活检(FNA)
FNA提供细胞学评估,主要目的是降低不必要手术风险,促进乳头状和髓样癌的单次手术。2015年ATA指南建议对≥1.5cm结节,或具中高风险超声特征的≥1.0cm结节行FNA。
无证据表明对<1.0cm可疑结节常规检查能改善预后。可疑淋巴结应行FNA细胞学检查,并采集针洗液测甲状腺球蛋白。正常淋巴结不含甲状腺球蛋白,可测浓度提示甲状腺癌转移。
超声极低风险结节(如海绵状或纯囊性),FNA可能仅限于≥2.0cm者;或可监测超声变化。预期寿命有限或手术风险过高者也可选择监测。
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应按上述标准评估每个结节是否需FNA。多数情况下,要么无结节需FNA,要么仅少数需FNA。若无FNA指征,可考虑12-24个月内重复超声。
细胞病理学应按Bethesda系统报告。所有FNA中,约70%为良性,10-15%为不确定(意义未明的滤泡性病变/非典型性[FLUS/AUS]和滤泡性肿瘤/可疑滤泡性肿瘤[FN/SFN]),约15%为非诊断性或不满意。
通过适当选择结节、超声引导下FNA、2-5次穿刺、靶向囊性结节的实性成分、即时检查确保取样充分,以及由经验丰富的细胞病理学家评估,可降低非诊断性结果比例。
分子检测进展
对FNA材料进行分子分析(澳大利亚尚未普及)可通过检测甲状腺癌相关突变改善手术选择。这些先进测试分析遗传标记,在细胞学不确定时有助于区分良恶性。
Afirma基因表达分类器分析167个基因mRNA表达,对不确定结节提供94-95%高阴性预测值,成为有用的恶性肿瘤排除测试,可避免立即手术。ThyGenX使用二代测序识别八个甲状腺癌相关基因变异及RNA易位融合标记,阴性预测值94%,阳性预测值74%。
ThyroSeq v2分析更广泛基因突变和RNA融合蛋白,可能提供更好的预测值,尽管需进一步研究。这些在专科中心开发的工具在常规临床中的性能特征尚不清楚,需进一步验证。
治疗与管理选项
单一热结节或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持续TSH抑制通常应使用放射性碘(131I)治疗。如需先抗甲状腺药物,应在TSH仍抑制时给131I,以保护非自主性甲状腺组织并降低甲减风险。大的毒性病变、可疑影像特征及年轻患者,手术可能首选。
FNA细胞学诊断或可疑恶性者,通常指示全甲状腺切除术。高风险临床因素或分子标记预测恶性时,也可对不确定细胞学(FLUS/AUS和FN/SFN)考虑全切。
在澳大利亚,全甲状腺切除术一直是几乎所有甲状腺癌的常规处理。最新ATA指南允许考虑对≤4.0cm低风险癌行半甲状腺切除术。但鉴于缺乏确凿证据,指南指出“治疗应个体化”。
例如,1465例<1.0cm乳头状癌日本患者前瞻性随访10年,<10%进展,无死亡。<4.0cm微创滤泡癌也可通过半甲状腺切除术管理——这是广泛接受的实践。
受累淋巴结需分区导向清扫,常用于乳头状癌和髓样癌,偶用于滤泡癌和Hürthle细胞癌。预防性清扫仍有争议。手术清除癌症仍是最佳选择,侵犯邻近结构无远处转移时,可能需部分切除。
长期监测与随访
诊断不确定或患者偏好时,可能需诊断性叶切除术。手术风险高或预期寿命短时,保守方法合理。如需监测不确定结节,应在6-12个月内重复超声,若结节体积增加50%或至少两个维度增加20%(至少2毫米),建议重复FNA。
年轻患者结节较大或生长时,考虑对明显良性结节手术而非继续观察可能是实际的,特别是未来切除似乎极有可能时。
另一争议涉及是否对>4.0cm且FNA良性的结节提供手术。7348个结节回顾分析显示13%为癌,1.0-1.9cm结节中10.5%为癌,>2.0cm者15%为癌。一项382个>4.0cm结节的前瞻研究报道癌率22%,假阴性细胞学率10.4%。
恶性风险0-3%的良性FNA结节,适当随访频率仍不确定。但12-24个月后重复超声合理。若结节生长,应重复FNA。若细胞学再次良性,可能不需进一步超声,除非有可疑特征或临床触诊变化。
不推荐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减缓结节生长,因未证明有效且伴不良反应。
研究局限性与考虑因素
本综述承认当前对甲状腺结节的理解存在重要局限。尽管结节常见,但缺乏随机对照试验数据指导临床决策,部分因甲状腺癌通常预后良好。
相反,社会指南(如ATA)的建议主要基于观察性研究和专家意见。主要挑战是识别恶性结节,同时避免过度使用超声、FNA和手术。
实现平衡需考虑美、英、澳证据表明,过去三十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不仅是过度诊断,也是真实发病率上升。原因可能包括肥胖增加和除电离辐射外的环境因素(如化学暴露)。
患者建议
基于本综述,甲状腺结节患者应:
- 确保完成四项评估:临床病史/检查、TSH测试、专科超声和必要时FNA
- 理解大多数结节良性,仅7-15%癌性
- 认识甲状腺癌适当治疗后通常预后极佳
- 与医生讨论个人风险因素
- 活检不确定时考虑分子检测
- 积极参与个体化治疗决策
- 遵守推荐监测计划
- 除非特定高风险,避免不必要筛查
患者应与医疗团队保持开放沟通,必要时寻求经验丰富的甲状腺专家护理。
来源信息
原文标题:甲状腺结节:诊断与管理
作者:Rosemary Wong, Stephen G. Farrell, Mathis Grossmann
出版物:澳大利亚医学杂志
注:本文基于《澳大利亚医学杂志》同行评审研究,为教育目的对原始科学内容进行全面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