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脏病学专家戴尔·阿德勒医学博士就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展开讨论,重点强调了识别风险因素的重要性,例如肥厚型心肌病(HCM)和长QT综合征(LQTS)。他指出,基因筛查、心电图(ECG)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发现潜在风险中具有关键作用。阿德勒博士还探讨了年轻运动员心源性猝死面临的挑战,以及预防性心脏除颤器技术的进步。他强调全面临床检查的必要性,并指出早期干预对避免悲剧性结局具有重要潜在意义。
预防心源性猝死:风险因素与筛查
跳转至章节
识别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素
医学博士Dale Adler医生指出,识别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素至关重要,这些因素可能潜伏数十年。主要风险包括肥厚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和缺血性心脏病。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预防策略,从而挽救生命。
基因筛查在预防中的作用
基因筛查在预防心源性猝死中发挥关键作用。Adler医生表示,随着对长QT综合征等基因异常认识的深入,现已能评估家庭成员的潜在风险。这种主动筛查方法有助于实现早期干预和治疗。
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在风险检测中的应用
心电图(EKG)和超声心动图是检测潜在心源性猝死风险的重要工具。Adler医生提到,这些检查能识别如肥厚型心肌病等亚临床状况,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机会,从而降低猝死风险。
年轻运动员的心源性猝死
Adler医生强调,年轻运动员的心源性猝死需引起高度重视。他讨论了筛查运动员是否存在结构性心脏异常(如肥厚型心肌病)的重要性,以预防悲剧发生。建议参与体育运动者接受详细临床检查和心电图筛查。
预防性心脏除颤器的进展
Adler医生介绍了预防性心脏除颤器的最新进展,这些设备如今更小巧,并有望实现无线化。它们对管理心源性猝死高风险患者至关重要,提供微创选择,减少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完整文字记录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其风险因素可能潜伏数十年。如何筛查年轻运动员的猝死风险?心源性猝死的存活率较低。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 降低心源性猝死风险。猝死事件在运动员中时有发生。如何预防因此导致的死亡?预防重点在于识别风险因素: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脏病。长QT综合征和亚临床肥厚型心肌病是主要风险因素。
第二诊疗意见能确保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全面,并有助于选择最佳心律失常治疗策略。寻求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第二诊疗意见,可确认治疗方案是否最优。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但基因筛查同样重要。
预测和预防心源性猝死需依赖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可发现亚临床肥厚型心肌病。预防心源性猝死是心脏病专家和患者共同面临的关键挑战。
医学博士Dale Adler医生: 您说得完全正确。心源性猝死确实非常可怕。在某些情况下,基因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例如长QT综合征。如果有心律失常或猝死家族史,我们现在对相关基因的理解更深入,可以评估其他家庭成员是否携带这些基因。若携带,便能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干预。
长QT综合征可通过心电图(EKG或ECG)识别。虽然心电图存在灰色地带,但它仍有帮助。结合家族史和基因信息,能更准确诊断猝死风险,从而找到最佳预防治疗方案。
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猝死问题更为复杂。一些结构性心脏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或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可能有遗传成分。若有家族史,可对患者进行基因筛查,评估风险并制定随访计划。
但更多猝死患者属于心脏整体泵血能力问题而非血流问题,称为非缺血性心肌病。这类患者通常有遗传因素,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人群。我们非常关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他们因心脏血管闭塞导致血流不足。部分患者在心脏骤停后被送医,导管检查发现至少一半存在血管闭塞。预防猝死需重视心血管健康。
识别有猝死风险的家族和心脏泵血功能问题患者至关重要。然而,猝死仍是一个严峻问题,因为部分患者从未到达医院便已死亡,这让我们非常困扰。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 识别风险因素后,如何应对?这些因素可能有遗传基础、心脏扩张、冠状动脉问题或心脏疤痕。治疗根本原因很重要,例如使用预防性除颤器。这一领域已取得巨大进展。
如今的设备更小巧,且无线除颤器的开发令人鼓舞。它们可植入皮下,无需在血管内放置导线,有望减少感染和并发症风险,延长设备寿命。
年轻运动员(不仅是职业运动员,还包括在校学生)的心源性猝死事件时有发生。意大利要求所有运动员接受心脏结构异常筛查,包括肥厚型心肌病。
医学博士Dale Adler医生: 筛查肥厚型心肌病的最佳方式是什么?这有必要吗?尽管心源性猝死总体罕见,但每一起事件都令人痛心,尤其是年轻运动员的猝死备受媒体关注。
您说得对,肥厚型心肌病在年轻运动员猝死中占比很高,还有其他罕见遗传综合征。意大利的经验表明,详细临床检查很重要。所有运动员都应接受仔细检查,尽管它可能无法完全排除风险。心电图是一种廉价、易操作的检查,若有心律失常或猝死家族史,做心电图是有益的。对家长来说,进行临床心脏病学检查和心电图绝非坏事。
超声心动图是更精确的检查,若对猝死风险非常担忧,值得考虑。如果心电图发现异常,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但需注意,这些检查并非万无一失,因为携带基因突变者可能尚未表现出风险。
这正是猝死风险识别的前沿领域。如果能早期识别这些患者,便可提前治疗,防止猝死发生,即使他们尚未表现出肥厚型心肌病症。
这体现了4P医学(预测性、预防性、个性化、参与性)的精髓。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因素常隐藏至心脏骤停发生才显现。高风险人群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