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手术前的心理准备?

手术前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恢复效果。以下建议可帮助您更好地调整心态:

1

如何做好手术前的心理准备? 手术前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与术后恢复效果。以下建议可帮助您更好地调整心态: 1

Can we help?

移植外科领域的顶尖专家帕斯卡尔·勒普林斯医学博士,分享了患者如何在重大择期手术前最大程度提升康复机会。他详细阐述了心理准备的关键作用,包括心理预演及对治疗方案的接纳。帕斯卡尔·勒普林斯医学博士强调,提供支持性的医院环境——如允许家属自由探视,并根据患者个体需求定制信息——对于缓解压力、优化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择期手术的心理准备:患者指南

快速导航

心理预演与规划

医学博士帕斯卡尔·勒普林斯(Pascal Leprince)指出,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他建议患者在手术前几周主动在脑海中预演手术全过程,包括从入院到术后康复的完整流程。

勒普林斯博士强调,整个医疗团队(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和护士)应为患者提供清晰的时间节点说明。对部分患者而言,提前参观术后病房能有效缓解焦虑,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康复环境。

个性化信息与信心建立

心理准备的核心在于让患者真正认同治疗方案的价值。医学博士帕斯卡尔·勒普林斯明确表示,他不会为心存疑虑的患者手术。他认为,与其仓促手术,不如推迟择期手术,直到患者建立充分信心。

信息详略需因人而异:有些患者需要了解详细步骤,有些则只需简要说明。关键在于通过适度宣教建立信心而非增加压力——这一点勒普林斯博士在与医学博士安东·季托夫(Anton Titov)对谈中特别强调。

家庭支持与医院环境

医学博士帕斯卡尔·勒普林斯特别指出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他主张医院应允许家属24小时探视(包括重症监护室)。这种开放探视制度在美国已实行数十年,但在法国等国家经过较长时间才成为标准做法。

家属在病房陪护不仅能提供情感支持,更能促进康复进程。勒普林斯博士回忆20年前在亚利桑那州与杰克·科普兰(Jack Copeland)博士共事时,这种模式已成熟运作且效果显著。

压力缓解与专业援助

对于伴有严重焦虑或精神科疾病的患者,术前寻求专业帮助至关重要。勒普林斯博士分享了一个案例:某患者经过六个月三次精神科咨询后,最终接受了手术。

这段准备期显著减轻了手术压力,患者住院一周后顺利出院。尽管后续仍需时间接受康复治疗,但最初的心理干预为整体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勒普林斯博士在与医学博士安东·季托夫交流时如此总结。

培养积极心态

医学博士帕斯卡尔·勒普林斯建议每日进行10-15分钟的积极手术联想练习。这种日常心理预演能帮助患者熟悉流程,以建设性态度面对手术。

尽管直接效益难以量化,但勒普林斯博士确信该实践具有积极意义。他建议患者及家属将这种正向训练纳入术前常规,以增强心理韧性。勒普林斯博士对医学博士安东·季托夫的最后建议,深刻揭示了心理准备与身体康复之间的内在联系。

完整文字记录

医学博士安东·季托夫: 患者已知需要接受大型择期手术(非急诊手术),且手术安排在一两个月后。如何最大程度提高康复几率?如何利用这一两个月的准备期确保手术成功?

医学博士帕斯卡尔·勒普林斯: 患者可通过多种方式为手术做好准备。关键是要在脑海中规划手术流程——我深信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

在门诊时,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协调秘书及护士都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流程安排:何时入院、入院后的具体步骤等。

有时让患者术前参观病房非常重要,这能确保术后对环境适应良好。部分患者需要详细的手术解释,另一些则不愿过多了解。若患者不想知道细节,我便不会强行解释。

但另一方面,手术说明对建立患者治疗信心至关重要。无论是外科手术还是介入心脏病学等治疗,患者都需完全理解治疗的获益与风险。我不会为心存"不确定这项治疗是否有利"的患者手术。即使存在疾病进展风险,推迟手术也比勉强进行更好——因为风险从来不会在两天内达到100%。

我曾接诊一位伴有精神科疾病的患者,耗时六个月才使其接受手术。术前三次精神科咨询效果显著:手术时患者压力减轻,过程顺利,住院一周后平稳出院。虽然后续又花费两个月才接受康复治疗,但最终预后良好。若最初强行手术,其心理状态根本不允许。

让患者理解以下要素至关重要:治疗流程、经历阶段、家属探视方式等。在美国这是常规做法,但法国直到近年才推行。允许家属24小时全天候探视(甚至留宿病房)极其重要。

我记得20年前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与杰克·科普兰博士共事时,家属已被允许在重症监护室陪护。这一直是我推崇的模式,如今我们医院也推行此政策——但法国花了15年才达到这一步。

常有患者询问:"如何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针对焦虑患者的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每天花10-15分钟思考手术相关事宜,以积极心态想象住院过程。虽无法量化效果,但我确信这种每日正向思考必将带来益处。

这是可提供给患者及家属的术前建议。需个体化处理:部分患者需要更多信息,另一些则不宜过多——关键是帮助他们在心理层面预演即将经历的手术。患者教育始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