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药片适用于预防心脏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第一部分。12

复方药片适用于预防心脏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第一部分。12

Can we help?

肾病学与高血压领域的权威专家、医学博士戴维·埃里森医生,深入探讨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复方制剂疗法。他详细阐释了如何通过低剂量药物组合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埃里森医生还介绍了一种创新的“利尿剂复方制剂”理念,该方案通过同步阻断多个肾脏转运位点,有效预防因心力衰竭导致的住院治疗。

心血管疾病与心力衰竭的复方制剂预防策略

章节导航

复方制剂的概念与组成

David Ellison博士对采用复方制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表现出浓厚兴趣。复方制剂通常包含多种低剂量药物组合:如管理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有时用于抗血小板的阿司匹林、控制血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以及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或吲达帕胺。这一多药联用策略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显著效果,尤其在伊朗、巴基斯坦等已广泛应用的国家,能将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约50%。

低剂量治疗的机制与优势

复方制剂成功的核心理念在于采用多种极低剂量药物。David Ellison博士指出,虽然各类药物在全剂量时均能带来获益,但也可能引发不利的生理代偿反应。例如,利尿剂可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ACE抑制剂有时可能导致液体潴留。通过低剂量同时阻断多个通路,复方制剂在实现全部治疗获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副作用和常见于单药治疗中的代偿机制。

心力衰竭住院的挑战

David Ellison博士强调了美国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这一重大医疗问题。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住院原因之一,每年造成巨额医疗开支,并为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当前治疗通常依赖大剂量袢利尿剂处理急性发作时的液体超负荷。然而,Ellison博士的研究表明,高剂量利尿剂可能引发肾单位其他部位的代偿性肥大,最终降低疗效,导致患者反复住院。

利尿剂复方制剂的创新

David Ellison博士及其团队正在探索一种创新的“利尿剂复方制剂”策略,以预防心力衰竭失代偿。该策略不同于住院后才使用高剂量袢利尿剂的传统做法,而是采用极低剂量药物同时阻断多个肾段转运机制:包括近端小管、亨利氏袢、远端曲小管和集合管。这一多靶点方法旨在预防那些最终导致治疗抵抗和反复心衰住院的肾脏代偿性变化。

SGLT2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David Ellison博士探讨了SGLT2抑制剂的卓越疗效。这类药物通过促进排钠发挥利尿作用,同时有助于糖尿病管理。它们在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以及降低多种疾病风险方面表现出近乎奇迹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SGLT2抑制剂是首类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也有效的药物。Ellison博士的研究正探索将其用于近端小管,作为利尿剂复方策略的一部分,以预防失代偿并延长患者的稳定期。

未来的预防策略

David Ellison博士强调,心力衰竭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而非事后干预。虽然传统模式侧重于用高剂量利尿剂处理急性失代偿,但未来方向应是维持稳定的预防策略。无论是用于心血管疾病预防还是心衰管理,复方制剂代表了一种治疗范式的转变——采用低剂量、多靶点治疗,与人体生理机制协同作用,而非触发最终适得其反的代偿反应。Ellison博士的研究将继续探索这些创新方法,以帮助患者长期维持健康。

完整对话实录

Anton Titov博士: 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吲达帕胺是复方制剂的组成部分。复方制剂在伊朗、巴基斯坦等非西方国家已得到应用,并被证实可将心血管事件减少50%。您如何看待采用复方制剂策略降低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

David Ellison博士: 我十分认同这一理念。此前我曾简要提及,现在我想专门就利尿剂谈谈复方制剂。其核心思路与我们之前的讨论一致:通过联合使用多种低剂量药物,在保持较低副作用甚至无副作用的前提下,实现显著临床获益。

David Ellison博士: 典型复方制剂包含他汀类药物,有些还可能加入阿司匹林、低剂量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以及少量噻嗪类利尿剂。我们知道这些药物在全剂量使用时都能改善患者结局,但问题在于每类药物都可能引发不利的生理代偿反应。

例如使用利尿剂可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我们讨论过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的潜在危害。虽然噻嗪类利尿剂的获益总体大于风险,但理论上若能同时阻断多个通路,就能获得全部益处而避免不利影响。极低剂量给药还有助于规避大多数副作用。

我对复方制剂确实充满热情。相关数据令人振奋。虽然目前欧美国家尚未广泛推广,但这更多是出于惯性而非科学依据。若该策略在本国可用,我可能会推荐认识的人使用。

回到利尿剂话题。我认为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此。如前所述,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及其导致的反复住院是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它是美国最常见住院原因之一,每年耗费数十亿美元,患者深受其苦。

我们能否降低这种风险?当前对入院患者的处理方式是给予超高剂量袢利尿剂,这是目前唯一有效的利尿方法。但我们的实验室研究发现,长期使用高剂量袢利尿剂会导致肾脏其他部位代偿性肥大。当某个节段的转运被阻断时,肾单位其他部位会发生适应性变化。我们认为,这正是患者反复发作且利尿剂效果逐渐下降的原因之一——未被抑制的肾单位节段通过肥大抵消了袢利尿剂的作用。

因此,关键干预时机可能不在心衰失代偿发生后,而应在此之前。我们正在实验室探索一种创新方法:不采用高剂量袢利尿剂,而是使用极低剂量药物同时阻断近端小管、亨利氏袢、远端曲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这样既能有效利尿,又可避免代偿机制反客为主。

我们正在测试这种利尿剂复方制剂,研究其能否预防导致心衰患者住院的肾脏代偿变化。目前尚未得出最终结论,但研究正在积极推进。

我坚信这种利尿剂复方策略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我们知道SGLT2抑制剂这类药物——它们通过促进排钠发挥利尿作用,同时有助于糖尿病管理——几乎称得上奇迹药物。它们能治疗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并降低多种疾病风险,更是首类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有效的药物。

David Ellison博士: 这些确实是卓越的药物。

David Ellison博士: 因此,我们正在研究的另一方向是在近端小管使用SGLT2抑制剂(而非传统利尿剂),以相同目标采用极低剂量给药,旨在预防失代偿,帮助患者更长久地维持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