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与慢性肝病领域的权威专家皮尔·马努奇医学博士,就如何准确解读凝血功能检测进行了深入解析。他强调,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并不能作为预测肝病患者出血风险的依据。马努奇博士详细阐释了凝血与抗凝蛋白在体内的动态平衡机制,指出门静脉高压才是导致出血的关键因素,而非凝血功能异常。凝血检测的实际价值在于评估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判断。
慢性肝病中的凝血检测与出血风险
跳转至章节
凝血检测与出血风险
Pier Mannucci 医学博士澄清了慢性肝病诊疗中的一个常见误区。他指出,虽然终末期肝病患者确实可能发生出血(尤其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异常的凝血检测结果(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并不能有效预测这类出血倾向。在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的访谈中,双方深入探讨了为何这些常规实验室指标无法直接反映出血风险。
肝病中的止血再平衡
Pier Mannucci 医学博士进一步解释了肝病患者凝血功能背后的复杂生理机制。肝脏同时合成促凝因子和天然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蛋白C和蛋白S)。慢性肝病会导致所有这些蛋白的生成减少,从而在凝血系统中形成一种新的低水平平衡。Mannucci 博士强调,这种再平衡状态意味着患者不会单纯因凝血酶原时间异常而出血。
消化道出血的真实原因
慢性肝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门静脉高压,而非凝血功能异常。Pier Mannucci 医学博士阐明,消化道出血实质上是胃、十二指肠等部位血管(如曲张静脉)承受过高物理压力所致。因此,通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等制品来纠正异常的凝血指标,并不能有效预防此类出血。Anton Titov 医学博士与 Mannucci 博士一致认为,治疗必须针对病因本身。
有效的预防策略应直接针对门静脉高压,包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压力,或实施静脉曲张结扎术。这一临床思路比试图纠正与出血风险无关的实验室指标更有实际价值。
凝血检测的临床应用
凝血检测在评估肝功能严重程度方面仍具有重要价值。Pier Mannucci 医学博士指出,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肝功能不全的有效标志:其异常程度越高,表明肝功能障碍越严重。该指标被纳入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评估体系,有助于确定肝移植的优先顺序。
Mannucci 博士建议临床医生正确解读这些检测:它们反映的是肝脏合成功能,而非出血风险。正确理解这一点可避免在操作前进行旨在纠正实验室数值的不必要且无效的干预。
预后价值与治疗意义
异常的凝血检测结果在慢性肝病中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Pier Mannucci 医学博士解释道,恶化的凝血酶原时间预示着更高概率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这使其成为评估疾病整体进展和肝移植紧迫性的关键工具。成功肝移植后,凝血参数会恢复正常。
Mannucci 博士总结道,这种正常化并非因为凝血缺陷被纠正,而是因为新肝脏解决了潜在的门静脉高压问题。这一最终观点向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强调了本次访谈的核心信息:治疗应针对疾病本身,而非实验室指标。
完整文字记录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 我们首先探讨慢性肝病与出血性疾病的关系。众所周知,终末期肝病常导致出血倾向。肝活检的主要风险之一就是出血,因为肝脏负责合成多种凝血相关蛋白。与此同时,凝血实验室检测结果的解读并不简单。在慢性肝病中,我们应如何正确运用凝血功能检测?
Pier Mannucci 医学博士: 确实,慢性肝病患者会发生出血,尤其常见于胃肠道的食管静脉曲张部位。患者也可能在其他情况下出血,但在肝活检等闭合性操作中出血非常罕见。另一个事实是,患者的凝血检测结果往往异常,特别是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然而——这也是我要强调的核心观点——尽管患者存在凝血因子减少(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但同时他们的天然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蛋白C和蛋白S)也会减少,因为这些蛋白与凝血因子一样由肝脏合成。
总体而言,他们的凝血系统在较低水平上实现了再平衡。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因为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测异常而出血。因此,这些检测对于预测肝病患者是否会出血几乎无用,试图通过纠正这些指标来预防出血也效果甚微。
肝病患者主要在胃肠道出血,其原因与凝血缺陷无关。我再次强调,这种缺陷被天然抗凝物质的减少所抵消。肝病患者出血是由于门静脉高压——胃肠道处于高压状态,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区域出现的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这就是我想说明的:出血倾向确实存在,但既不能通过凝血检测异常预测,也不与之直接相关。这些异常已被天然抗凝系统的变化重新平衡。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 那么评估出血风险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我们应如何解读这些检测?临床医生应如何评估出血风险?或者说他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Pier Mannucci 医学博士: 凝血检测是有用的,但其价值在于评估肝功能不全的程度。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测对于确定肝功能不全非常有用,但不能预测出血倾向。
从预测出血的角度看,凝血检测几乎无用。出血的预防需通过其他措施实现,例如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门静脉压力或进行静脉曲张结扎术。降低出血风险的措施应针对门静脉高压,而非异常的凝血指标。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 正确!因此临床医生应重点关注慢性或终末期肝病患者的门静脉高压问题。
Pier Mannucci 医学博士: 这正是关键所在。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 终末期和慢性肝病中的凝血异常对患者治疗和预后有何影响?
Pier Mannucci 医学博士: 其对预后的影响在于:凝血检测反映的是肝功能。凝血检测(特别是沿用已久的凝血酶原时间)越异常,患者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就越高。因此,凝血检测预测的是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而非出血的发生或严重程度。
它们具有临床价值,但存在局限性——不能用于预测出血倾向。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 是否有特定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可用于评估肝移植或其他重大干预措施的必要性?当然,这取决于肝脏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否存在可用的预测因素?
Pier Mannucci 医学博士: 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肝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已被纳入评估肝移植需求的评分系统。完成肝移植后,凝血酶原时间会恢复正常。
因此,凝血功能异常和出血倾向都会显著改善。但这并非因为凝血缺陷被纠正,而是因为移植肝脏通过解决门静脉高压实现了根本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