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领域权威专家、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深入解读了当代血友病治疗的重要进展。他系统阐述了重组凝血因子替代疗法如何重塑患者管理模式,并重点探讨了抑制剂引发的严重并发症问题。Parnes博士详细分析了FEIBA(抗凝血因子VIII抑制剂旁路活性剂)与诺其(NovoSeven)等旁路制剂在抑制剂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策略。本次访谈还生动回顾了血友病发现与分类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注:根据医学规范,FEIBA作为专有商品名保留原文,首次出现时补充中文说明;NovoSeven采用中国药品说明书注册名"诺其";"bypassing agents"根据中国临床术语译为"旁路制剂";"inhibitor"统一译为"抑制剂"以符合中国大陆临床用语习惯)现代血友病治疗进展与抑制物并发症的处理
快速导航
现代血友病治疗
现代血友病治疗主要采用重组凝血因子替代疗法。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指出,定期接受治疗可基本控制病情,使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治疗目标是维持凝血因子在正常水平,避免出血风险。未经治疗的重度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关节、腹腔甚至颅内出血。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补充道,当前的重组因子产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彻底消除了历史上经血液传播感染的风险,标志着血友病治疗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重大进步。
血友病并发症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介绍了两种主要并发症。历史性并发症源于1980年代血浆源性凝血因子导致的感染,约30%患者因治疗感染乙肝、丙肝或HIV病毒。
现代治疗中的主要并发症是抑制物的产生,即免疫系统针对替代凝血因子产生抗体,这会显著降低标准治疗效果,需调整治疗策略。
血友病中的抑制物
抑制物是血友病治疗中的重大挑战。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解释,抑制物是攻击凝血因子药物的自身抗体,多见于重度血友病儿童及A型血友病(第八因子缺乏)患者。
遗传因素影响抑制物风险,且有家族聚集倾向。免疫耐受诱导疗法旨在清除抑制物,但并非总是有效,部分患者可能终身携带。
旁路治疗药物
对于伴有抑制物的患者,旁路治疗药物至关重要。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介绍了两类选择:重组活化第七因子(NovoSeven)和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FEIBA)。这些药物通过绕过缺失的凝血因子和抑制物抗体发挥作用。
Parnes医生提醒,这些药物效果不如原始凝血因子,且可能引发血栓,但对标准治疗无效的患者控制出血至关重要。
血友病历史
血友病拥有丰富而有趣的医学历史。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谈到其“皇室病”的别称(因欧洲皇室家族多发),并解释了区分A型与B型血友病的科学发现。
这一发现源于1950年代,科学家将两名不同血友病患者的血浆混合后,发现能相互纠正凝血功能。B型血友病随后以首位确诊患者Stephen Christmas的姓氏命名为“圣诞病”。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认为这些历史故事尤为引人入胜。
完整文字记录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血友病治疗有哪些新进展?如何帮助伴有抑制物和获得性血友病的患者?如何使用旁路治疗药物?
当前B型血友病治疗主要采用重组第九因子替代疗法。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血友病的发现史对当今治疗有何启示?二次医学咨询有助于确保诊断准确,获取最新治疗信息,并为A/B型血友病患者选择最优方案。获得性血友病的二次咨询还能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哪些人群易产生抑制物?多次接受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患者。抑制物更常见于儿童患者,且病情越重发生率越高。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获得性血友病是针对凝血因子的自身抗体性疾病,非遗传所致。免疫耐受疗法旨在清除抑制物,若无效则使用FEIBA或NovoSeven等旁路药物。这些药物对所有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均有效。
血友病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获得性血友病治疗也在快速发展。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血友病因欧洲多个皇室家族遗传而被称为“皇室病”。例如俄罗斯皇储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子)曾患此病。许多学者认为,拉斯普廷对俄皇室的影响源于其看似能缓解皇子的血友病症状。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现代血友病治疗方案是什么?近期有哪些主要进展?如何预防并发症?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血友病可能拥有所有疾病中最有趣的历史,不仅影响政治环境,其医学史更为迷人。
过去百年间,我们对血友病的认知发生巨变。现代医学认定其由凝血因子缺乏引起,这些因子帮助形成血凝块止血。患者可通过补充缺失因子实现基本治愈。
定期给药维持凝血因子正常水平后,患者可正常生活。若停止治疗,重度患者不仅会在手术或创伤后出血,还会出现自发性关节、腹腔或其他部位出血。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患者还可能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现代治疗以凝血因子替代为基础。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多种凝血因子制剂可供选择,治疗效果显著。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常见并发症有哪些?除自发性出血外还需警惕什么?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并发症分两类。历史性并发症源于1980年代血浆源性凝血因子制品污染,导致约三分之一患者感染乙肝、丙肝或HIV病毒。1990年代后,基因工程重组因子彻底杜绝了经血传播疾病风险。
当前主要并发症是抑制物——免疫系统产生的抗凝血因子抗体。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这是治疗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正确。其机制类似获得性血友病,但后者非先天遗传。先天患者经多次因子治疗后可能产生抗体,导致治疗效果下降,此时需使用旁路药物绕过缺失因子和抗体。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现有两种旁路药物:重组活化第七因子(商品名NovoSeven)和含II/VII/IX/X因子的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商品名FEIBA,即“第八因子抑制物旁路制剂”缩写)。它们通过重启凝血级联反应对所有出血性疾病有效。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但这些旁路药物本身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在血友病治疗中,其效果不如原始凝血因子。最好能避免患者出现抑制物。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血友病患者能否避免产生抑制物?还是抑制物只是随机出现?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我们尚未完全理解抑制物的产生机制。某些基因突变会提高风险,因此抑制物常在同一家族的多名成员中出现。
抑制物主要发生在儿童而非成人中。有时我们会尝试清除它,这种治疗称为“免疫耐受诱导”。
这是一种免疫疗法,希望抑制物不再复发。但通常很难彻底清除,部分患者可能终身携带。
这类患者无法接受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必须始终使用FEIBA或NovoSeven等旁路药物。抑制物更常见于重型血友病患者,且A型血友病(第八因子缺乏)的发生率高于B型(第九因子缺乏)。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沙皇太子阿列克谢患的是B型血友病。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没错,这一事实我们数十年间都不知晓。直到1950年代,医生才认识到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血友病,并意识到是缺乏特定凝血因子所致。
临床科学家将血友病患者的血浆与健康人血浆混合后,凝血时间恢复正常,因为缺失的因子得到了补充。
一位杰出的研究者将两名不同血友病患者的血浆混合,发现它们能相互纠正——彼此血浆中存在能弥补对方缺陷的物质。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一名血友病患者的血液能治疗另一名患者?混合后能相互治愈?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正是如此。这就是最初区分A型与B型血友病的方式。次年英国团队研究了多名B型患者,将其命名为“Christmas病”。
命名为“Christmas病”是因为首位患者姓“Christmas(克里斯马斯)”。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原来“Christmas病”不是指圣诞节假期,而是根据患者姓氏命名!
医学博士Aric Parnes医生:这确实容易混淆,因为相关科研论文恰好在圣诞节当周发表。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正如医学史上许多故事一样,这是个有趣的典故。本期视频访谈由顶尖血液学专家解读血友病治疗最新进展:抑制物患者与获得性血友病治疗有何突破?何时及如何使用旁路药物?血友病发现史对当今治疗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