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波士顿知名专家分享心理韧性养成之道。

医生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波士顿知名专家分享心理韧性养成之道。

Can we help?

医学健康与职业倦怠预防领域的权威专家桑吉夫·乔普拉(Sanjiv Chopra)医学博士,深入剖析了医疗从业者中令人警醒的自杀率问题,并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系列实用且高性价比的韧性建设方案。他指出,认可、灵活性及社会支持对重塑医学职业热情至关重要,能有效防范因职业倦怠引发的医疗失误和高流动率等高昂代价。

医生职业倦怠的预防:医学实践中的韧性与喜悦策略

章节导航

触目惊心的职业倦怠数据

医生职业倦怠已成为医疗保健领域的严重危机。正如医学博士桑吉夫·乔普拉所指出的,相关统计数据"令人震惊"。美国男性医生的自杀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而女性医生的风险更为严峻——自杀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风险最高的是牙医群体,其自杀率高达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倍。

乔普拉博士认为,这一现象源于医生在日益加重的行政负担和文书工作中超负荷运转。关键在于,他们巨大的付出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与肯定,这不仅侵蚀了职业带来的喜悦感,更加剧了孤立与绝望的情绪。

简易认可策略

应对医生职业倦怠,可以从简单且低成本的认可行为入手,让员工感受到自身价值。医学博士桑吉夫·乔普拉建议,医院可方便地为员工提供饮用水、咖啡以及坚果、水果等健康零食。这些举措对机构而言成本微小,却能传递人文关怀,显著提升日常士气。

从经济角度看,这些措施也极具说服力。乔普拉博士指出,替换一名倦怠的医生或护士可能耗资数万美元。此外,职业倦怠会直接导致医疗差错风险上升,使医护人员及其机构面临高额医疗事故诉讼。

创建支持性环境

建立医生韧性的一个基础策略,是在医院内设置专用静修室。医学博士桑吉夫·乔普拉强调,这样的空间让员工可以进行冥想、祈祷、静坐或聆听音乐。在高压值班期间,这为他们提供了关键的心理调适机会,成为正念与重心调整的庇护所。

这种方法承认了医疗高压环境的特殊性,并主张刻意设置减压空间。提供此类资源,是医院管理层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视,而非盲目追求生产效率,从而最终支持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灵活性的力量

制度灵活性是应对医生职业倦怠的一剂强效解药。乔普拉博士举例说明:可以为需要每周两次在下午3:30离开接孩子的在职母亲提供便利。解决方式可包括微调薪资,或以周末补班替代,而非迫使她在交通高峰中仓促奔波。

医学博士桑吉夫·乔普拉同时倡导创新排班模式,例如聘用两名兼职医生替代一名全职人员。这种灵活性通过改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预防倦怠,减少导致精疲力竭和职业疏离的持续压力。

向谷歌学习

谷歌的一项实验印证了社会联结与体验式奖励比金钱奖金更具价值。医学博士桑吉夫·乔普拉提到,该公司没有发放高额现金奖金,而是组织顶尖绩效员工及其伴侣前往哥斯达黎加,进行全程免费的八日之旅。

结果出人意料。参与者反馈,每对伴侣花费1.8万美元的旅行,远比10万或20万美元的支票更有意义。乔普拉博士强调,这种体验促进了人际网络的建设,强化了亲密关系,创造了金钱无法赋予的持久记忆。他建议医疗机构通过公开表彰、颁发奖项和群邮庆祝个人成就等方式应用这一原则。

医学生职业倦怠危机

令人不安的是,倦怠危机不仅限于执业医生,在更早阶段就已显现。乔普拉博士引用最新研究称,美国60%的三年级医学生已出现倦怠特征。这些尚未正式开启医师生涯的学员,其身心健康正受到培养体系的侵蚀。

为此,医学博士桑吉夫·乔普拉呼吁进行文化变革,以重燃医学的喜悦。他建议颂扬医学的奇迹与突破,如开创性的干细胞研究或活体移植手术。分享医学生做出令资深医师赞叹的精妙诊断案例,也有助于重建职业的使命感与惊奇感,增强韧性。

临终关怀的人生启示

乔普拉博士最后从临终者的遗憾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优先级思考。他分享了五大常见遗憾:"我本该多去旅行"、"我本该多陪朋友"、"我本该胸怀宽广、主动道歉"、"我本该有勇气追逐梦想"以及"我本该更常表达爱意"。

正如他所指出的,无人在临终时会后悔工作不够努力或赚钱不足。这对医生乃至所有专业人士的启示极为深刻。医学博士安东·季托夫的访谈以迫切的行动呼吁作结:立即将这些价值观融入生活——优先关注人际关系、勇气与爱——以避免在未来抱有相同的遗憾。

完整记录

医学博士桑吉夫·乔普拉: 我想补充您刚才的提问:如何应对医生职业倦怠与培养韧性?这是我经常探讨的话题,因为统计数据确实令人震惊。美国男性医师的自杀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女性医师为2.2倍,而牙医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我们究竟做了什么?人们感到工作强度持续加大,文书负担沉重,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与肯定。

我们可以通过简单举措肯定人的价值,重燃医学的喜悦,让人们感受到重视,从而避免倦怠。比如提供便捷的饮用水、咖啡以及坚果、水果。对医院来说,这与倦怠带来的后果相比成本微不足道。

倦怠会导致人员流失。替换一名医生或护士需耗费数万美元。在倦怠状态下也更容易出错,进而面临诉讼与医疗事故风险。

我们需要在医院创建这样的环境。第二,应设立静修室,供员工冥想、祈祷、静坐或听音乐。

第三,需要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如果有女性员工每周需两次从托儿所接孩子——另外三天可能由丈夫负责——她必须五点前赶到。不应将她的最后一次预约安排在四点或四点十五分。

否则她会迟到、遭遇堵车、令托儿所工作人员不满。应该允许她每周两天3:30下班,每月用一个周六补诊若干患者,或适当调整薪资。也可以采用同行互助模式,比如聘用两名兼职人员替代一名全职。

补水、静修、冥想、正念、锻炼、弹性工时——再加上充分的肯定。谷歌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尝试:他们没有向优秀员工发放10万或20万美元的奖金——这对他们来说并不罕见——而是宣布:"各位可以携带伴侣,我们将全程资助哥斯达黎加八日之旅。"

他们在哥斯达黎加尽情享受,拓展人脉,见到仅通过邮件往来的同事,伴侣也一同参与。事后被问及:"哥斯达黎加之行与往年的奖金支票相比,哪个更有价值?"众人一致回答:"旅行。"

社会纽带与人际联结在生活中至关重要。谷歌通过这个小实验验证了这一点。每对伴侣花费1.8万美元,远低于10万美元。并不是谷歌需要省钱,对吧?但这体现了对员工价值的认可,比如授予奖项、颁发"优秀人物"证书,或向全员发送邮件表彰:"今天移植科的社工某某表现卓越!天哪,她如此出色,患者家属感激不尽……"

只需要这样——都是我们可以实施的简单举措。我布里格姆同事的最新研究显示:我国60%的三年级医学生已呈现倦怠特征。三年级医学生甚至尚未开始职业生涯!我们对他们做了什么?

必须通过颂扬医学重拾喜悦,讲述两次诞生的婴儿奇迹,干细胞研究的突破,活体移植的壮举——看看发生了什么!或者分享医学生做出令资深医师困惑的精妙诊断。

尝试稍放缓节奏。是的,慢下来!最后以五句箴言作结:"我本该多旅行,我本该多陪朋友,我本该胸怀宽广、主动道歉,我本该有勇气追梦,我本该更常表达爱意!"

谁说出这五句话?是临终关怀患者被问及"人生最大遗憾"时的回答。没有人说:"我本该更努力工作。我本该赚更多钱。我本该住更大的房子。我本该每半年换一辆新特斯拉。"对吧?

这些才是最深的遗憾。关键在于,我们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践行。不要让这些遗憾留到生命的终点。

医学博士安东·季托夫: 乔普拉教授,非常感谢这次精彩的对话!这一定会引发全球关注。期待未来再次与您交流!衷心感谢!

医学博士桑吉夫·乔普拉: 非常感谢,荣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