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已取得显著进展。

Can we help?

安东·蒂托夫医学博士指出,这些进展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与功能状态。

现代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路径与联合疗法

跳转至章节

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演进

Aaron Waxman 医学博士回顾了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他提到,几十年前治疗选择极为有限,最初仅有钙通道阻滞剂和静脉用依前列醇(Flolan)。Waxman 博士指出,钙通道阻滞剂对大多数肺动脉高压(PAH)患者效果不佳。早期使用的前列环素疗法虽然有效,但操作十分复杂,需依赖外部泵和希克曼导管进行持续静脉输注。

三大主要治疗通路

现代肺动脉高压治疗主要围绕三大生物学通路展开。Aaron Waxman 医学博士解释道,这些通路包括内皮素通路、一氧化氮通路和前列环素通路。过去二十年的药物研发已催生多种作用于这些系统的药物,涵盖静脉注射、口服乃至吸入剂型。Waxman 博士强调,尽管这些药物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但尚不能治愈肺动脉高压。

新型治疗靶点

肺动脉高压治疗的未来在于探索新的治疗靶点。Aaron Waxman 医学博士表示,代谢调节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类新药旨在调节患者的线粒体功能。此外,抗增殖候选药物也处于积极研究中,部分化疗药物正从肿瘤治疗领域转用于肺动脉高压。抗炎靶点是另一个前景广阔的方向。这一理念的转变,意味着肺动脉高压正逐渐被视为一种代谢性肿瘤疾病,而不仅仅是血管收缩性疾病。

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始于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全面评估。Aaron Waxman 医学博士指出,医生对肺动脉高压的分级方式与心力衰竭类似,通常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功能分级系统作为标准工具。该分级有助于评估患者身体活动能力受限程度、呼吸困难等症状及心力衰竭体征,并直接指导初始治疗选择及后续调整。

联合治疗标准

联合治疗已成为肺动脉高压的标准方案。Aaron Waxman 医学博士提到,这在过去两三年已成为既定做法。临床试验数据明确证实了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益处,这一策略与其他复杂疾病的治疗思路一致。Waxman 博士坦言,肺动脉高压药物价格昂贵,曾一度影响治疗意愿,但患者预后的显著改善现已充分证明了这种综合治疗的价值。

治疗推进策略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推进。Aaron Waxman 医学博士在与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的讨论中概述了常见策略: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从口服药开始,常用初始方案为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若病情进展或初诊时已较严重,则会考虑加用前列环素类药物。Waxman 博士认为,早期使用前列环素可能疗效更佳。这种多靶点、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治疗和更好的患者预后。

完整文字记录

顶尖肺动脉高压专家回顾治疗进展与趋势。如何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肺动脉高压治疗有哪些新动向?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 自从我进入这一领域以来,肺动脉高压治疗已取得显著进展。

Aaron Waxman 医学博士: 我最初接触肺动脉高压治疗是在很多年前,当时只有一两种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对大多数患者无效,还有依前列醇(当时叫 Flolan),属于静脉用药。前列环素虽然效果显著,但治疗非常复杂,需通过外部泵和希克曼导管持续静脉输注。

过去二十年,治疗重点集中在三大通路:内皮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通路。现已开发出多种药物,包括静脉、口服和吸入剂型,但尚无一种能根治肺动脉高压。这些药物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不过治疗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目前,越来越多研究关注代谢调节剂,这些药物可改变线粒体功能。还有抗增殖候选药物,甚至包括从肿瘤治疗转用的化疗药。抗炎靶点也是一个重要方向。治疗理念正逐渐转变,开始将肺动脉高压视为一种代谢性肿瘤疾病,而不仅仅是血管收缩问题。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 对于确诊患者,是否有明确的治疗阶段?是否像癌症治疗那样分线?典型的治疗推进过程是怎样的?

Aaron Waxman 医学博士: 我们按严重程度对患者分级,方式类似心力衰竭,采用 WHO 功能分级。近两三年,联合治疗已成为标准做法,这与许多复杂疾病的治疗策略一致。这些药物价格较高,过去曾因费用问题影响治疗决策,但现在有明确试验数据表明,多种药物联用对患者最有益。

具体方案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主要指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和活动能力限制。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 患者是否会出现心力衰竭?

Aaron Waxman 医学博士: 治疗通常从口服药开始,例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联合内皮素拮抗剂。随着病情加重,会考虑加用前列环素类药物。事实上,前列环素仍是我们最有效的疗法,早期使用可能效果更好。肺动脉高压治疗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但这是好事——治疗正变得更精准、更个体化,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