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综合指南详细介绍了腹主动脉瘤(人体主要动脉异常扩张)的治疗策略。研究表明,当动脉瘤直径达到男性5.5厘米或女性5.0厘米时,建议进行手术修复。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腔内修复术(EVAR)具有短期风险更低、恢复更快的优势,但术后需终身接受监测。具体术式的选择需结合患者解剖结构、整体健康状况及长期随访意愿综合评估。
腹主动脉瘤患者指南:理解与治疗
目录
- 引言:临床问题
- 风险因素与患病率
- 何时需要修复?时机与阈值
- 监测与药物治疗
- 手术修复方案:EVAR对比开放手术
- 研究证据:结果比较
- 决策制定:患者需考虑的因素
- 长期随访与监测要求
- 不确定领域与持续研究
- 复杂病例的先进技术
- 官方指南与筛查建议
- 患者建议与结论
- 来源信息
引言:临床问题
腹主动脉瘤(AAA)是指主动脉(人体向全身供血的主要血管)出现危险的局部扩张或膨出。临床上通常将直径超过3厘米的主动脉病变定义为AAA。其最严重的风险在于破裂——即薄弱动脉壁突然撕裂——可引发致命性内出血。
治疗的核心目标是在动脉瘤破裂前实施择期修复(计划性手术)。本文基于最新医学证据,阐述医生如何确定AAA的手术时机及选择治疗方案。
风险因素与患病率
在美国,腹主动脉瘤影响约1.4%的50至84岁人群,相当于约110万成年人。此病在男性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在黑种人和亚裔人群中的发病率则低于白种人。
增加AAA发生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
- 高龄
- 动脉瘤家族史
- 既往或当前吸烟
- 高胆固醇血症
- 高血压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反而与AAA发生风险降低相关。而动脉瘤直径是预测破裂风险的最重要指标,直径越大危险性越高。
何时需要修复?时机与阈值
随机临床试验已明确修复手术的尺寸阈值。对大多数男性患者,当动脉瘤直径达到5.5厘米时建议手术。研究表明,对于小于此阈值的动脉瘤,手术相比密切监测并不能改善生存率。
女性因天然主动脉直径较小且更易发生破裂,多数专家建议在直径达到5.0厘米时进行修复。
一项重要研究记录了非手术患者的年破裂风险:
- 男性:5.0-5.9厘米动脉瘤年风险1%,6厘米及以上年风险14.1%
- 女性:5.0-5.9厘米动脉瘤年风险3.9%,6厘米及以上年风险22.3%
动脉瘤尺寸增大时破裂风险的急剧上升,凸显了把握干预时机的重要性。
监测与药物治疗
对于暂不需手术的小动脉瘤,医生建议定期影像学监测:
- 3.0-3.9厘米:每3年一次超声检查
- 4.0-4.9厘米:每年一次超声检查
- 5.0厘米及以上:每6个月一次超声检查
强烈建议戒烟,持续吸烟会显著增加动脉瘤生长和破裂风险。虽然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可用于控制心血管风险,但尚无证据表明这些药物能特异性延缓动脉瘤生长。
手术修复方案:EVAR对比开放手术
手术修复主要有两种方式:
开放手术修复:传统术式需在腹部作较大切口直接暴露主动脉。外科医生在动脉瘤上下端钳夹血管,用人工血管替换病变段。该方法沿用数十年,具有持久可靠的优点。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这种微创技术通过腹股沟小切口导入导管。医生不切除动脉瘤,而是植入支架移植物将血流从扩张段分流。EVAR避免了主动脉钳夹,减轻了心脏负荷。
EVAR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具备合适的解剖条件:动脉瘤上下端需有足够的健康动脉段(称为"密封区")以确保支架稳固锚定,同时股动脉和髂动脉需有足够管径容纳输送器械。
研究证据:结果比较
多项大型研究对比了两种术式。三大随机试验一致显示,EVAR的30天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
- EVAR:死亡率0.5%-1.7%
- 开放修复:死亡率3.0%-4.7%
接受EVAR的患者恢复时间更短。医疗保险数据显示,EVAR中位住院时间仅2天,而开放手术为7天。
但EVAR的早期优势会随时间减弱。术后2-3年,两种术式的生存率趋于接近,8-10年随访时基本相当。
再干预率存在显著差异:
- EVAR:再干预率9.0%(多为微创操作)
- 开放修复:与修复相关的再干预率1.7%
- 但开放手术患者更易发生切口并发症(9.7%对比4.1%)
决策制定:患者需考虑的因素
选择修复方案需要患者与血管外科专家共同决策。关键考量包括:
- 解剖条件是否适合EVAR
- 整体手术风险和健康状况
- 对EVAR术后终身影像监测的接受度
- 对恢复时间及手术风险的个人偏好
高风险患者通常倾向EVAR,因其短期并发症较少。低风险且解剖合适的患者可在充分了解利弊后选择任一种术式。
长期随访与监测要求
这是两种术式的关键差异。EVAR需要终身影像监测以防并发症,而开放修复无需常规随访。
EVAR术后患者通常需要:
- 术后数月内行CT血管造影
- 之后每年进行超声检查
- 若超声效果不佳,需改用CT或MRI
监测旨在及时发现内漏(动脉瘤囊内持续血流)或装置问题。EVAR术后破裂风险为5.4%,再干预风险持续存在,因此终身监测至关重要。
患者应与医生讨论重复辐射暴露和造影剂的风险,不过老年患者这些风险通常较低。
不确定领域与持续研究
研究人员仍在探索EVAR早期生存优势在2-3年后消失的原因。可能因素包括:
- 患者潜在心血管风险
- 随访依从性不足
- 残留动脉瘤相关的持续炎症
- 装置故障或放置不当
研究显示,18-63%的EVAR手术应用于解剖不适合的患者,导致疗效不佳。这强调了严格把握适应症的重要性。
复杂病例的先进技术
对于累及肾动脉或肠系膜动脉的复杂动脉瘤,现已发展出先进腔内技术:
开窗EVAR:使用定制带窗孔的支架移植物保留分支动脉血流,主要用于肾动脉附近的腹主动脉瘤。
分支EVAR:采用带侧支的支架移植物维持血供,适用于累及胸部的胸腹主动脉瘤。
这些复杂手术需要更专业的CT血管造影随访,因为超声对胸部成像效果有限。虽然这些技术在复杂病例中显示出比开放手术更低的并发症率,但目前仅限专科中心通过临床试验开展。
官方指南与筛查建议
主要医学学会的AAA管理指南建议:
血管外科学会(SVS)和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均推荐:
- 男性择期修复阈值5.5厘米(中等证据质量)
- 女性择期修复阈值5.0厘米(低证据质量)
- 对多数解剖合适患者,EVAR优于开放修复
- 尚无特定药物被证实可延缓动脉瘤生长
筛查方面,两会建议对AAA患者一级亲属考虑一次性超声筛查,但推荐年龄有所不同。医疗保险覆盖有家族史的男女及65-75岁吸烟超过100支的男性进行一次筛查。
患者建议与结论
对于前述64岁男性吸烟伴5.7厘米AAA病例,推荐方案为:
- CT血管造影评估解剖适用性
- 术前评估手术风险
- 基于解剖条件、风险评估和个人偏好的共同决策
若解剖适合常规EVAR,鉴于动脉瘤尺寸,建议手术。高风险患者通常选择EVAR。低风险患者可选择任一种术式,但应了解EVAR需承诺终身监测。
建议65岁以上一级亲属接受筛查超声,特别是有家族史和吸烟史者。戒烟对降低心血管风险至关重要。
来源信息
原文标题:腹主动脉瘤的治疗
作者:Andres Schanzer, M.D., 和 Gustavo S. Oderich, M.D.
出版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1年10月28日,第385卷,第18期,第1690-1698页
DOI:10.1056/NEJMcp2108504
本文基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同行评审研究,以患者易懂的方式呈现腹主动脉瘤(AAA)治疗的全面信息,同时完整保留原始研究的重要发现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