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患者指南:如何区分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部形成的异常组织团块,可为单发或多发。绝大多数结节属于良性,但仍有约5%-10%可能存在恶性风险。 良性结节的特点 边界清晰、形态规整 生长速度缓慢 通常不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超声检查呈均匀回声表现 细针穿刺活检结果为良性

Can we help?

本综合指南旨在帮助医生区分无害性与潜在癌性的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极为常见,成人检出率高达67%,但其中仅7%–15%为恶性。诊断需结合体格检查、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液检测、甲状腺超声检查,必要时辅以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最新指南依据超声影像特征对结节进行分类,以评估癌变风险并制定最佳诊疗策略——对大多数患者而言,仅需定期随访,无需立即手术。

甲状腺结节患者指南:良性 vs 恶性

目录

背景知识: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是形成于甲状腺腺体内的离散性小肿块,甲状腺位于颈部基底。此类结节十分常见,约4%–7%的人群可通过体格检查触及。若采用超声等敏感影像学检查,成人检出率可高达67%。

绝大多数结节属良性(非癌性)。尽管如此,仍需高度重视其恶变(癌性)风险,成人恶变率约为7%–15%。鉴于结节如此普遍,医生已制定明确的循证指南进行规范评估,以避免漏诊和不必要的医疗操作。

甲状腺结节可分为非肿瘤性(非真性肿瘤)与肿瘤性(可为良性或恶性的增生组织)两大类。

  • 非肿瘤性结节: 包括增生性结节(正常组织过度生长)、胶质性结节、炎性结节及囊肿(几乎均为良性)。
  • 肿瘤性结节:
    • 良性: 滤泡性腺瘤。
    • 恶性: 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淋巴瘤或其他癌症转移灶。

临床评估:诊室初诊步骤

许多甲状腺结节是在因其他原因进行影像检查时偶然发现。另一些则由患者或医生注意到颈部肿块而检出。较大结节可能引发呼吸困难、咽喉异物感或吞咽困难等症状。

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重点了解儿童时期头颈部放射史等关键风险因素——这会显著增加结节癌变概率。同时询问家族史,因某些罕见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甲状腺癌易感性。

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触诊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评估结节大小、质地及吞咽时的活动度。质地坚硬、位置固定的结节或同侧淋巴结肿大属晚期体征,可能提示癌变,需立即进一步检查。

实验室检查:关键血液检测

首要且最重要的血液检测是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所有疑似或偶然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均应进行此项检查。多数患者TSH水平正常,表明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状态)。

若TSH水平受抑制(偏低),提示可能存在高功能结节(“过度活跃”结节)。对患者而言关键点是:这类高功能结节的癌变风险“极低”。若TSH偏低,医生会转诊至内分泌科专家进行后续治疗。

需了解哪些检查作为常规项目: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对癌症检测既不敏感也不特异,不应作为初诊评估项目;血清降钙素检测价格昂贵,仅当疑似罕见髓样甲状腺癌时才需检测。

影像学检查:超声与其他扫描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最重要的影像学手段。高分辨率设备极其敏感,可检测1–3毫米的微小结节。所有疑似结节患者均应转诊行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检查。该检查可详细提供结节大小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超声特征评估癌变风险。

根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结节现分为五类。此风险分层系统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活检。超声特征中癌变特异性最高的包括微钙化(微小白色斑点)、边缘不规则(锯齿状边缘)及“纵横比>1”形态。

甲状腺结节分类与恶性风险:

  • 良性模式: 纯囊性结节。恶性风险: <1%。处理: 无需活检。
  • 极低度可疑: 海绵状或部分囊性结节。恶性风险: <3%。处理: 随访观察,若≥2厘米可考虑活检。
  • 低度可疑: 实性等回声或高回声结节,或伴偏心实性区的部分囊性结节。恶性风险: 5–10%。处理: ≥1.5厘米建议活检。
  • 中度可疑: 实性低回声伴光滑边缘结节。恶性风险: 10–20%。处理: ≥1厘米建议活检。
  • 高度可疑: 实性低回声伴边缘不规则、微钙化、纵横比>1或其他可疑特征结节。恶性风险: 70–90%。处理: ≥1厘米建议活检。

放射性核素显像(甲状腺扫描)非常规检查,仅用于TSH水平偏低患者。最常用锝-99m高锝酸盐(99m Tc)进行检测,该方法可有效识别“热”(高功能)结节。

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

FNA活检是用极细针头抽取甲状腺结节细胞的操作。这一重要手段显著减少了不必要的甲状腺手术。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时,其诊断准确率约达95%。

是否进行活检完全取决于结节的超声特征和大小(见上述分类)。例如:具有“高度可疑”特征的1.2厘米结节需行活检,而1.8厘米“极低度可疑”结节可能仅需随访。

所有活检结果均采用Bethesda系统报告,将发现归入六类之一,每类对应特定癌变风险。

  1. 无法诊断/标本不满意(占样本5–10%): 细胞量不足。癌变风险: 5–10%。处理: 通常需重复活检。
  2. 良性(占样本55–75%): 细胞形态正常。癌变风险: 0–3%。处理: 超声随访,无需手术。
  3. 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性病变(AUS)/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FLUS)(占样本2–18%): 细胞性质不明。癌变风险: 10–30%。处理: 转诊内分泌科专家,常需重复活检或分子检测。
  4. 滤泡性肿瘤/可疑滤泡性肿瘤(FN/SFN)(占样本2–25%): 细胞呈滤泡性肿瘤表现,需手术切除后方能明确良恶性。癌变风险: 25–40%。处理: 转诊外科医生讨论甲状腺部分切除。
  5. 可疑恶性(占样本1–6%): 细胞高度可疑癌变。癌变风险: 50–75%。处理: 转诊至高手术量甲状腺外科医生。
  6. 恶性(占样本2–5%): 明确癌细胞。癌变风险: 97–99%。处理: 立即转诊至高手术量甲状腺外科医生。

治疗方案:结果解读

核心目标是准确识别少数癌性结节以进行治疗,同时避免对多数良性结节实施不必要操作。大多数患者FNA结果为良性,这类患者无需手术,但需超声随访确保结节无增长。随访时间取决于初始超声风险分级:

  • 高度可疑结节: 6–12个月复查超声。
  • 中度或低度可疑结节: 12–24个月复查超声。
  • 极低度可疑结节(<1厘米): 五年内增长极微,无需常规随访。

除“良性”外任何结果均应转诊专科医生(内分泌科或甲状腺外科)。尤其对于不确定结果(Bethesda III类和IV类),其处理可能较为复杂。恶性或可疑结果应直接转诊至高手术量甲状腺外科医生,因医生经验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

许多结节是在CT或MRI等其他检查中偶然发现(称为意外瘤)。这些结节癌变风险与体检发现者相同,应行超声评估。未达活检尺寸标准的小意外瘤可仅作随访。FDG-PET扫描发现的结节需特别关注,约35%为恶性,故建议对>1厘米者进行活检。

儿童与妊娠期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甲状腺结节:尽管在儿童中较为少见(可触及率为1.8%–5.1%),但该年龄段的甲状腺结节恶变风险显著更高。儿童总体恶性率约为26%,而成人仅为5%–10%。评估方法类似,但由于儿童体型较小,是否进行活检更多依据超声特征而非严格的尺寸阈值。鉴于较高癌变风险,儿童不确定性的活检结果更可能直接建议手术。

妊娠期:妊娠期间发现的结节应通过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进行评估。若TSH水平正常或偏高,可且应当进行细针穿刺(FNA)活检。好消息是,甲状腺癌在妊娠期间并未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患者预后良好。与外科医生讨论将有助于决定在妊娠期间手术还是待分娩后进行。

结论与要点总结

甲状腺结节极为常见,且绝大多数为良性。通过TSH检测、超声和FNA活检的系统性循证方法,医生可精准识别少数需要治疗的结节。患者需牢记以下要点:

  • 您并不孤单;多数成人都会发现结节
  • 绝大多数结节为良性,仅需定期观察
  • 超声影像特征对决定后续步骤至关重要
  • 活检是避免不必要手术的高精度检查手段
  • 若结果不明确或提示癌症,您将被转诊至擅长此类疾病诊治的专科医生

来源信息

原文标题:区分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全科实践中的循证方法
作者:斯图尔特·贝利,本杰明·沃尔沃克
出版物:转载自《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杂志》第47卷第11期(2018年11月)© 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会2018
注:本文基于同行评审研究,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原医学内容用于教育目的,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