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诊疗历程:肾脏病变合并广泛性骨病的诊断过程。

Can we help?

本例为一名45岁女性患者,因肾脏病变和广泛性骨损伤疑似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IgG4-RD)转诊至风湿免疫科。在长达七年的诊疗过程中,她接受了多次活检和影像学检查,初期结果提示肾癌可能,但最终确诊为一种罕见的炎症性疾病。尽管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案,病情仍持续进展,并出现新发骨病变,最终明确诊断为埃尔德海姆-切斯特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 ECD)——一种以特定免疫细胞浸润全身组织为特征的罕见疾病。

一例患者的诊疗历程:肾脏病变与广泛性骨病的诊断

目录

背景:本病例的意义

本病例研究详细展示了一例复杂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挑战,这类疾病可能模仿常见病症,给患者和医生带来困扰。患者历经七年、辗转多家医院和专科医生的经历表明,罕见疾病可能被误诊为癌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更常见疾病。

对于涉及多器官系统的不明原因症状患者,本病例凸显了持续深入检查的重要性以及专科医疗中心的价值。最终确诊为埃尔德海姆-切斯特病(一种罕见组织细胞疾病)表明医学认知在不断演进,有助于医生识别复杂病例中的模式。

患者的诊断历程

一名45岁女性因腹膜后纤维化(腹腔后方区域的瘢痕组织)就诊后,被转诊至麻省总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评估可能的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疾病(IgG4-RD)。她的求医之旅始于七年前,因轻度持续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和白细胞增多症(白细胞升高)接受了骨髓活检。

在当前评估的五年前(就诊前两年),她出现红细胞增多和左胁腹痛。检查显示免疫电泳可见微弱IgG κ单克隆条带,但其他血液指标正常。超声检查发现左肾上极有一个24毫米复杂性囊肿,伴壁增厚和内回声,另在左肾中部有一个18毫米肾盂旁囊肿。

就诊前17个月,腹部CT扫描显示左肾有一个强化的24毫米肿块,疑似肾细胞癌。她接受了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但出乎意料的是未发现肿瘤,仅见轻度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和动脉硬化。

随后数月的随访影像显示新的肾脏病变,包括右肾下极一个19毫米外生性强化病灶,与先前切除的左肾肿块相似。对该病灶行CT引导下活检仅获取腹膜后组织,病理显示非典型纤维组织伴炎症,但无癌细胞。

详细影像学发现

患者接受了广泛影像学检查,揭示了病情的进展性:

  • 初期肾脏发现: 左肾上极24毫米复杂性囊肿,左肾中部18毫米肾盂旁囊肿,4毫米非梗阻性肾结石
  • 随访发现: 右肾下极新出现19毫米低回声病灶,呈外生性并强化
  • 骨骼受累: 全身PET-CT显示双侧肱骨、左桡骨和双侧髋臼有FDG摄取
  • MRI结果: 左肱骨、左髂骨和双侧髋臼见多发强化性骨髓替代性病灶
  • 进展: 后期MRI显示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腓骨近端新增3厘米病灶

X线片证实左肩大结节处溶骨性病变(骨损伤区域),与PET-CT和MRI所见异常对应。尽管有这些广泛发现,但无皮质骨破坏或转移性疾病证据。

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者的实验室结果在整个诊断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线索:

  • 血红蛋白: 14.6克/分升(就诊前7个月),15.6克/分升(当前就诊),14.3克/分升(5个月后)
  • 白细胞计数: 8600/微升(就诊前7个月),8700/微升(当前),9950/微升(5个月后)
  • IgG水平: 1693毫克/分升(就诊前7个月),1969毫克/分升(当前),1593毫克/分升(5个月后)—均高于正常范围
  • IgG4水平: 267毫克/分升(就诊前7个月),296.5毫克/分升(当前),275.4毫克/分升(5个月后)—持续升高
  • 炎症标志物: C反应蛋白6毫克/升(就诊前7个月),4.8毫克/升(当前),4.3毫克/升(5个月后)—均正常
  • 红细胞沉降率: 23毫米/小时(就诊前7个月),29毫米/小时(当前),30毫米/小时(5个月后)—轻度升高

其他显著发现包括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多种类型抗体升高)、补体水平正常、自身免疫抗体阴性、游离轻链升高伴κ:λ比值正常(1.78-1.82,略高于正常范围0.26-1.65)。

鉴别诊断:可能为何种疾病?

医疗团队考虑了患者病情的多种可能解释,系统排除了各类疾病:

已排除的疾病:

  • 肝脏疾病(肝功能检查正常)
  • 医源性原因(无免疫球蛋白治疗史)
  • 免疫缺陷性疾病(无频繁感染史)
  • 感染(HIV、肝炎、结核检测阴性)
  • 非血液系统癌症(四次活检未发现癌症)

可能性较低的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无干燥症状或自身抗体)
  • 自身炎症性骨病如SAPHO综合征(无胸骨/锁骨受累)
  • IgG4相关性疾病(表现不典型,伴广泛骨受累)
  • Castleman病(CRP正常,存在骨病变)
  • 淋巴瘤(无淋巴结肿大或皮质骨破坏)

团队指出,尽管存在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但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尤为异常,因为炎症过程通常会使CRP升高。这提示其病情背后存在不同的驱动机制。

最终诊断与解析

最终诊断为埃尔德海姆-切斯特病,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该病涉及特定免疫细胞(组织细胞)在全身各组织中的积聚。

支持该诊断的关键特征包括:

  • 对称性长骨受累(肱骨、股骨、胫骨)
  • 腹膜后纤维化而无典型器官受累
  • 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伴CRP正常
  • 对利妥昔单抗(一种B细胞清除疗法)无反应
  • 多次活检显示组织细胞浸润
  • 病程进展性,随时间出现新骨病变

通过左胫骨病灶活检确认诊断,显示多型性轻链表达(提示非癌性浆细胞)、每高倍视野超过30个IgG4阳性浆细胞,且IgG4:IgG比值大于40%。这些发现虽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但是在更广泛的组织细胞浸润背景下出现,符合埃尔德海姆-切斯特病的特征。

对患者的临床意义

本病例对患有复杂医学状况的患者有几项重要启示:

首先,它表明罕见疾病可能模仿常见病症,诊断需要持之以恒。患者最初表现提示肾细胞癌,随后考虑IgG4相关性疾病,最终才正确诊断为埃尔德海姆-切斯特病。

其次,它强调了在处理复杂多系统疾病时寻求专科中心诊疗的重要性。风湿免疫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作对做出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第三,本病例显示正常炎症标志物(如CRP)并不总能排除重大疾病过程。某些疾病通过不同生物途径运作,不引发常规炎症反应。

最后,本病例说明治疗反应(或无反应)可提供重要诊断线索。患者对利妥昔单抗无反应有助于排除典型IgG4相关性疾病,指向替代诊断。

诊断过程的局限性

此诊断历程存在若干患者应了解的局限性:

  • 需多次活检: 患者在七年内接受四次单独活检才获得明确诊断
  • 影像学局限: 早期影像提示肾癌但病理未证实
  • 治疗试验局限: 患者因输注反应未能完成利妥昔单抗疗程,限制了从治疗反应中获取信息
  • 疾病罕见性: 埃尔德海姆-切斯特病发病率约50万分之一,临床经验有限
  • 与其他疾病重叠: 组织学发现与IgG4相关性疾病重叠,造成诊断困惑

这些局限性解释了为何复杂诊断通常需要时间、多次操作及多专科会诊才能确定。

患者需掌握的关键信息

对于面临复杂诊断历程的患者,本病例提供若干重要经验:

  1. 坚持寻求答案: 复杂病情可能需多次评估
  2. 寻求专科诊疗: 学术医疗中心常具备罕见病经验
  3. 理解检查局限: 影像学提示的疾病可能活检无法证实
  4. 记录症状: 详细症状记录帮助医生识别模式
  5. 了解家族史: 患者的肾癌家族史可能有相关性
  6. 咨询第二意见: 复杂病例中多角度意见很有价值
  7. 理解治疗目标: 有时尝试治疗是为观察疾病反应以辅助诊断

最重要的是,本病例表明医学诊断常是一个过程而非单一事件,尤其对于不符合典型模式的罕见多系统疾病。

来源信息

原文标题: 病例30-2024:一名患肾脏病变与溶骨性骨病的45岁女性

作者:Luke Y.C. Chen(医学博士、医学教育硕士)、Ambrose J. Huang(医学博士)、John H. Stone(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和Judith A. Ferry(医学博士)

出版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4年9月26日

DOI:10.1056/NEJMcpc2402486

本文为患者友好型文章,基于《麻省总医院病例记录》系列中经过同行评审的研究。原文详细呈现了哈佛医学院专家讨论的真实病例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