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成瘾的成因:罗伯特·勒斯蒂格博士的观点

糖成瘾的成因:罗伯特·勒斯蒂格博士的观点

Can we help?

儿科内分泌与营养领域的权威专家罗伯特·拉斯蒂格医学博士深入解析了糖成瘾如何扰乱人体的代谢平衡。他详细阐述了瘦素(leptin)和胰岛素的关键作用,指出过量糖分会阻断瘦素信号传导,引发持续的饥饿感与脂肪囤积。这一代谢紊乱现象始于35年前加工食品的普及,现已成为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重要诱因。拉斯蒂格博士进一步阐明了人生中两种自然的高胰岛素状态,并解释了人类进化机制如何使我们在现代饮食环境中更容易受到糖成瘾特性的影响。

理解糖成瘾:激素失衡、诱因与代谢影响

快速导航

瘦素与胰岛素失衡

医学博士Robert Lustig医生指出,糖成瘾的核心源于一种根本性的激素冲突。瘦素是一种向大脑传递饱腹感和正常脂肪燃烧信号的激素,但会被高水平的胰岛素阻断。Lustig医生的研究表明,胰岛素作为能量储存激素,不仅促进脂肪堆积,还会向大脑传递持续饥饿、需要更多食物的信号。这一发现解释了为何人体历经数千年精细调节的能量平衡系统,在大约35年前突然失效。

对糖的进化编程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甜味的天然偏好,这是一种生存机制。医学博士Robert Lustig医生解释道,甜味对我们祖先而言意味着食物安全可食、没有急性毒性。这种对甜味的天生信任鼓励人们在收获季节食用成熟水果,使身体能够建立关键脂肪储备,以应对饥荒或寒冬。而在现代社会,这种根深蒂固的进化机制被大量含糖食品利用,直接导致了成瘾性的消费模式。

两种正常的高胰岛素状态

医学博士Robert Lustig医生阐明,人生中有两个特定、自然的阶段,高胰岛素及伴随的体重增加在生物学上是必要的:青春期和妊娠期。青春期需要体重增长以使身体具备生殖能力,妊娠期体重增加则对母亲和胎儿健康至关重要。在这些阶段,促进体重增加的激素(胰岛素)与增强进食欲望的信号(阻断瘦素)相互关联,从进化角度看,这对物种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加工食品饮食的影响

西方加工食品饮食是除青春期和妊娠期外,导致慢性高胰岛素的主要推手。医学博士Robert Lustig医生指出,食品行业学会在产品中加糖——“诱饵”——正是因为我们天生喜爱甜味。随着低脂饮食的普及,这一做法更加普遍,因为糖常被用来弥补风味上的损失。结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糖分无处不在的食品环境中,将曾经的偶尔享受变成了Lustig医生所说的“每日六份甜点”,形成了一个破坏代谢的、永无休止的“收获期”。

代谢健康后果

持续摄入糖分对代谢健康带来严重后果。医学博士Robert Lustig医生直接将糖成瘾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抑郁症的发展联系起来。通过长期提升胰岛素水平,糖欺骗身体持续储存脂肪。这一过程损害肝脏功能,加剧胰岛素抵抗,并引发全身性炎症。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强调,理解这些机制对于通过医疗二次意见寻求有效治疗和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戒断糖成瘾

克服糖成瘾需从根源入手:降低胰岛素水平。医学博士Robert Lustig医生指出,最有效的策略是减少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使得瘦素能够重新正常运作,恢复大脑接收饱腹信号和调节能量平衡的能力。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补充道,医疗二次意见对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打破成瘾循环、管理肥胖及逆转相关代谢问题极具价值。

完整文字记录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 本视频访谈由一位内分泌学家和知名营养专家探讨糖成瘾的成因。糖如何导致成瘾?瘦素和胰岛素如何协同维持人体健康?人生中哪两个阶段出现高胰岛素是正常的?

糖成瘾引发胰岛素与瘦素之间的失衡。人类因进化编程而对糖上瘾——或许因为甜味代表安全可食。青少年为何容易糖成瘾?为什么35年前糖开始引发广泛成瘾?糖是“诱饵”。如何戒断糖成瘾?减少糖摄入确有帮助。

在需要储存脂肪时,糖是必要的。糖成瘾可导致高血压和抑郁。青少年成长阶段的脂肪积累很关键,妊娠期也是如此。糖会让身体误以为需持续储脂。西方饮食中充斥着过量糖分。

本视频访谈嘉宾是儿科内分泌与营养领域的顶尖专家。医疗二次意见可帮助确认果糖成瘾的诊断是否准确全面。糖成瘾会引发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医疗二次意见也有助于确定是否需要治疗,并选择最合适的应对策略。

通过获取关于果糖成瘾的医疗二次意见,您可以确信自己的治疗方案是最优的。同样,肥胖问题也可借此获得专业确认。理解糖成瘾的成因,才能有效克服它。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 您研究糖成瘾已超过20年。您发现了哪些关键问题?

医学博士Robert Lustig医生: 核心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体内那个非常精细的能量平衡系统——瘦素系统——会失效?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作用于脑细胞的激素,它的作用是告知大脑:“我已经吃饱了,不需要再摄入更多,可以正常消耗能量了。”

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瘦素系统正常运转了数十万年。直到大约35年前,它一直运作良好,但之后突然失灵。问题在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是什么让瘦素突然失去了作用?

这是我过去二十年来围绕瘦素展开的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他人的基础研究,我们发现另一种激素阻断了瘦素的功能,那就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能量储存激素,它促进脂肪堆积,将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存入脂肪组织。有趣的是,导致体重增加的激素,竟然也是让大脑感到饥饿、催促我们多吃的东西。这正是体重得以增加的原因。

但问题是:自然为何要这样设计?答案是因为人生中有两个时期你必须增加体重:青春期和妊娠期。这两个阶段都是高胰岛素状态,这是有意为之的。

为了顺利度过青春期,你需要增重;为了具备生殖能力,你必须增重;为了成功怀孕,你也必须增重。否则,物种难以延续。

因此,导致增重的激素与让大脑感到“我还饿,继续吃”的激素是同一个,这难道不合理吗?这两种机制相连完全合乎进化逻辑——尽管一生中只该出现两次。

但其他时候呢?如果你既不处于青春期,也不在妊娠期,为什么胰岛素水平还会高?这就是西方饮食的问题所在。

过去十年间,我逐渐明白了症结。加工食品饮食——尤其是高精制碳水和糖的饮食——是过量胰岛素的主要推手。

糖,可以说是“诱饵”。食品行业在食物中加糖,是因为我们天生喜欢它,每个人都是!事实上,爱糖已被编码进我们的DNA。

地球上没有哪种食物既甜又有急性毒性。这对我们祖先是一个明确信号:甜的东西可以安全食用。至少短期内不会中毒致死。

所以,一餐中的甜食没问题,甜点也可以。我们被进化编程为信任甜味食物,它们帮助我们建立脂肪储备。

这些储备的存在,是为了帮你撑到下一餐,甚至下一个季节,比如冬季。在收获季节,我们有大量以成熟水果形式存在的糖,这难道不合理吗?之后我们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

可能是冬季或饥荒来临,而我们已储存了足够能量,能支撑到明年春天。这一切在35年前都有其进化意义。

然后,我们的食物供应变得极度充裕,完全被过量糖分淹没。具体来说,这是因为食品行业发现我们爱糖,再加上我们都转向低脂饮食。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 现在每天都是“收获季节”。

医学博士Robert Lustig医生: 完全正确!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以前我们可能一周吃一次甜点,现在按糖消费量算,相当于每天六份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