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Francesca Cordeiro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眼科领域的权威专家,深入解析了青光眼、阿尔茨海默病及帕金森病之间密切的生物学关联。她指出,这些疾病不仅具有共同的胚胎发育起源,还共享类似的神经退行机制——如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重复性创伤等相似诱因。Cordeiro博士特别强调了眼睛作为“大脑之窗”的独特价值:它不仅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更便捷的窗口,更为开发针对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跨学科治疗策略开辟了新路径。
理解青光眼与神经退行性脑部疾病的关联
跳转至章节
眼与脑的联系
眼睛在胚胎发育早期直接由大脑分化而来,这一事实奠定了眼与脑健康之间的根本生物学联系。Francesca Cordeiro博士指出,视网膜细胞与构成大脑的祖细胞同源。这种共同的发育起源意味着,影响大脑的神经退行性过程同样会在眼部有所体现。
共有的神经退行性机制
青光眼、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均以神经元逐渐丧失为特征,且致病机制存在重叠。Francesca Cordeiro博士强调,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的下游事件和细胞过程在这些疾病中是共通的。这种显著的重叠提示,针对某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可能对包括青光眼在内的其他疾病同样有效。
创伤与应激关联
重复性物理创伤是已知的触发大脑神经退行性通路的风险因素,而眼部也存在类似的机制假说。Francesca Cordeiro博士解释道,青光眼中的周期性眼压升高,会对眼后部造成冲击性创伤。这与导致穆罕默德·阿里罹患帕金森病的重复头部创伤,以及拳击手因脑损伤引发的阿尔茨海默病具有相似性,共同体现了应激诱导的损伤模式。
β-淀粉样蛋白在诊断中的作用
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病理特征,如今也被认为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相关。Francesca Cordeiro博士谈到,通过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水平降低,已成为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方法——因为这表明该蛋白已沉积于大脑。重要的是,一项日本研究发现,青光眼患者玻璃体中β-淀粉样蛋白水平同样降低,提示视网膜中存在类似沉积。该研究还发现,这一青光眼人群中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显著更高。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细胞死亡
线粒体功能受损是主要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能量衰竭和神经细胞死亡的核心机制。Francesca Cordeiro博士阐明,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对高度依赖能量进行信号传递的神经元尤为关键。在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中观察到的线粒体损伤类型,与青光眼中的细胞损伤完全一致,进一步强化了这些疾病之间的病理重叠。
眼部诊断优势
眼睛为诊断和监测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了一个独特且易于观察的“脑部窗口”。Anton Titov博士在与Cordeiro博士的讨论中指出,对颅脑进行成像需依赖昂贵且具有临床挑战的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相比之下,眼睛的透明结构允许无创、直接地观察神经组织,为早期、更方便地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提供了前景广阔的途径。
未来治疗意义
这些疾病之间广泛的共同点为开发新型神经保护疗法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可能性。Cordeiro博士的研究表明,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特定细胞死亡通路的治疗方法,可能对青光眼同样有效。这种汇聚式的药物研发策略有望加速发现阻止眼和脑神经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方案,最终帮助患者保全视力和认知功能。
完整文字记录
眼睛由大脑发育而来。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与青光眼的神经退行性过程存在重叠。顶尖眼病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专家为您解析。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升高为特征的眼部疾病,而阿尔茨海默病则以大脑中的神经退行性过程为特点。然而,两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重叠,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您的研究聚焦于眼和脑的神经退行性病变。能否请您详细谈谈阿尔茨海默病、青光眼及其他眼部神经退行性疾病在神经退行性机制方面的共同点?
Francesca Cordeiro医学博士: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眼睛其实是从大脑发育而来的。回溯胚胎发育早期,部分细胞最终会分化成眼睛。视网膜细胞与构成大脑的细胞属于同源结构。
因此不难理解,影响大脑的病理过程同样会影响眼睛。医学文献中早有“眼为脑之窗”的说法,正是因为眼睛比大脑更容易观察。
大脑位于骨性颅腔内,成像较为困难,必须借助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昂贵检测手段。阿尔茨海默病中存在脑细胞死亡,而导致细胞死亡的下游事件和过程是所有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策略可能既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也适用于青光眼。
有趣的是,有证据表明,诱发青光眼的机制可能也具有共性。一种理论认为,青光眼中的眼压升高呈周期性,会对眼后部造成类似冲击的创伤,这是一种与应激相关的反应。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所患的帕金森病,其病因之一就是重复性头部创伤。这种周期性应激诱导的脑损伤是一个典型例子。
Francesca Cordeiro医学博士: 完全正确。阿尔茨海默病也有类似情况。大量证据表明,拳击手因反复撞击导致大脑与颅骨碰撞,从而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这就是共同机制之一。
此外,还有与蛋白斑块的关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存在斑块和缠结,其中斑块由β-淀粉样蛋白构成,缠结则由tau蛋白形成。
我们的理论是:β-淀粉样蛋白未能被大脑正常清除,沉积后产生神经毒性应激反应。有时大脑中已有的β-淀粉样蛋白还会引发更多神经细胞死亡。
目前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方法之一,是通过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样本,检测其中的β-淀粉样蛋白水平。部分患者该水平降低,说明蛋白已沉积于大脑。因此,β-淀粉样蛋白被视为阿尔茨海默病的一项早期指标。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这确实非常有意思。
Francesca Cordeiro医学博士: 日本一项针对青光眼患者的研究发现了高度相似的现象。研究人员检测了眼部玻璃体中的β-淀粉样蛋白,发现青光眼患者该蛋白水平降低,表明β-淀粉样蛋白已沉积于视网膜。同一批青光眼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这再次印证了二者之间的关联。
第三点在于,青光眼神经退行性变的另一机制——线粒体功能障碍,也是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单元,负责产生维持细胞活性的能量。神经细胞尤其依赖大量能量以传递信号至大脑。在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中导致线粒体损伤的因素,与青光眼中的细胞损伤机制完全一致。
总体来看,青光眼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之间的重叠范围相当广泛,从胚胎发育机制一直延伸到神经细胞死亡机制。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由此可见,青光眼、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之间确实存在高度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