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与肝纤维化领域权威专家斯科特·弗里德曼(Scott Friedman)博士展望了肝病学的治疗前景。他系统回顾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重大突破,包括丙型肝炎的根治性疗法及肝移植技术的演进。弗里德曼博士指出,采用人源化猪器官的异种移植技术有望破解器官短缺难题。同时,他对靶向抗纤维化及促再生疗法的发展充满期待——这类疗法正充分利用肝脏特有的再生潜能实现治疗突破。
肝病治疗的未来:异种移植与再生疗法
章节导航
肝病治疗发展历程
Scott Friedman教授回顾了职业生涯中肝病治疗领域的巨大变革。他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的治疗选择极为有限,主要依赖利尿剂、皮质类固醇和治疗肝性脑病的乳果糖。当时,肝移植尚未成为患者的可行选择。
肝病学领域的进展具有革命性意义。Friedman教授将丙型肝炎治愈疗法的开发视为里程碑成就,同时乙型肝炎的有效治疗和胆道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也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正如他对Anton Titov教授所言,这一历程展现了医学领域的非凡进步。
异种移植解决器官短缺问题
异种移植为缓解供体器官严重短缺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Scott Friedman教授对此表示高度期待,特别指出使用基因编辑猪源器官进行人体移植的可能性。
他援引2021年底马里兰大学实施的猪心脏移植案例,证明跨物种移植的可行性。Friedman教授强调,异种移植有望通过开辟新的器官来源挽救无数生命。
异种移植的障碍与安全性
在异种移植成为常规临床手段前,仍需克服重大挑战。Scott Friedman教授指出,器官排斥是首要难题——人类免疫系统会天然攻击外来组织,需要采用先进的免疫抑制策略。
另一关键风险在于猪基因组中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Friedman教授解释,必须通过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清除这些病毒序列,这是确保移植器官安全性的必要条件。他相信通过持续研究,这些挑战终将被攻克。
肝脏再生的奥秘
肝脏独特的再生能力始终令科研人员着迷。Scott Friedman教授称之为"肝脏的最大谜团"——外科医生可从活体捐赠者体内切除三分之二的健康肝脏,剩余部分能在数周内再生至完整体积,而被切除的部分在受体体内仍能继续生长。
这种现象仅见于健康肝组织。Friedman教授表示,破解这一机制可能为肝病治疗开辟全新途径。
抗纤维化疗法的未来
肝病治疗的未来包含前景广阔的抗纤维化与再生疗法。Scott Friedman教授确信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即将问世,这些治疗旨在逆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慢性肝病形成的瘢痕组织。
他同时透露,促再生疗法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Friedman教授构想了一种联合抑制纤维化与增强再生的治疗方案,这种双重策略可能彻底改变晚期肝病的治疗范式。
完整文字记录
Anton Titov教授:Friedman教授,肝病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包括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以及肝病学整体发展?您撰写了权威综述,是享誉世界的肝病研究专家。
Scott Friedman教授:现在正是激动人心的时代。回顾我的职业生涯,能清晰看到已取得的成就和未来潜力。1980年代初我在UCSF任肝病研究员时,我们几乎没有任何特异性肝病治疗手段。
Anton Titov教授:当时有哪些治疗方法?
Scott Friedman教授:主要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和螺内酯)、针对严重炎症的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以及改善肝性脑病的乳果糖糖浆。那时肝移植尚未问世。
纵观过去35-40年,我们不仅有了挽救生命的肝移植技术,更实现了丙型肝炎的治愈——这种病毒在80年代初甚至尚未被发现。从病毒发现到实现治愈,我们走了很长的路。
对于乙型肝炎,现有多种有效疗法,新药正在尝试彻底清除病毒;胆道疾病治疗取得进展,遗传学认知也更加深入。如今的进步令人惊叹。
但我认为肝脏仍充满未解之谜。在所有前景中——不仅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是所有肝病——我最看好异种移植的发展潜力。即通过基因编辑获取人源化猪器官进行移植。
如您所知,2021年底马里兰大学实施了开创性的猪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目前状况良好。这证明异种移植可能解决晚期肝病患者面临的器官短缺危机。
当然仍存在需要克服的障碍。最大风险是排斥反应,此外猪基因组中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必须通过CRISPR等技术清除以确保安全。但我相信这将为终末期患者带来重大突破。
同时我确信我们将拥有抗纤维化疗法、更有效的抗炎方案,并能有效减少肝脏脂肪。其实肝脏最神奇的奥秘在于其再生能力——这已是学界共识。
外科医生确实可以切除健康人三分之二的肝脏,移植给受体后,捐赠者剩余的肝脏能再生至完整体积,且移植部分继续生长。这种能力唯健康肝脏独有。
我相信,肝脏在再生过程中抑制纤维化的能力隐藏着重要奥秘,这对理解和最终治疗肝病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已有促再生疗法进入临床试验,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我常思考阻断纤维化与促进再生之间这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Anton Titov教授:肝脏如何精准调控这一过程?这确实蕴藏着值得深入探索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