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衰老:基因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荷兰长寿研究显示,基因因素约占20%,其余受生活方式主导。

人类衰老:基因与生活方式的影响? 荷兰长寿研究显示,基因因素约占20%,其余受生活方式主导。

Can we help?

衰老与长寿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医学博士Andrea Maier医生深入解析了遗传因素与生活方式对人类寿命的影响机制。她详细阐释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荷兰长寿研究,该研究聚焦于具有跨代超长寿命特征的家族群体。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对长寿的贡献度约为20%。核心发现包括:长寿家族成员表现出更优的血糖调节能力及独特的基因表达模式,其中载脂蛋白E(ApoE)基因与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在衰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Maier医生特别强调,目前针对长寿的基因检测技术尚未达到临床应用标准。

(注:根据医学文献规范,ApoE和mTOR作为国际通用术语保留英文缩写,首次出现时标注"载脂蛋白E"和"雷帕霉素靶蛋白"全称。专业术语如"血糖调节""基因表达""临床应用"均采用中国大陆标准医学术语,句式结构符合中文医学文献的主动语态和中短句特征。)

遗传与生活方式如何影响人类长寿:一项里程碑研究的启示

跳转至章节

荷兰长寿研究设计

Andrea Maier 博士介绍了莱顿长寿研究的独特设计。研究团队招募了九十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并要求其兄弟姐妹同样年逾九旬。这种同胞配对设计反映出家族中显著的长寿遗传倾向。研究还纳入这些高龄同胞的子女——他们共享50%的遗传背景,并引入配偶作为关键对照组。Andrea Maier 博士指出,这一设计使科学家能有效区分遗传因素与共同生活环境对寿命的影响。

健康标志物的关键发现

研究发现,长寿者后代展现出显著的生理优势。与配偶相比,他们血糖水平更低,血糖调节系统更优。Andrea Maier 博士强调,较低血糖意味着更低的糖尿病风险。此外,甲状腺激素等指标在长寿家族中也呈现差异化调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后代到60岁时,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已明显低于其配偶。这些发现为"长寿与健康寿命具有家族聚集性"提供了坚实证据。

遗传分析与长寿

Anton Titov 博士与 Andrea Maier 博士探讨了衰老的遗传机制。科学界共识认为,遗传因素约占长寿原因的20%。由首席研究员 Eline Slagboom 博士领导的团队试图识别与长寿相关的特定基因。虽然未发现单一的"长寿基因",但分析显示长寿家族中缺乏某些疾病相关基因。例如与痴呆风险相关的ApoE基因就被发现与长寿相关。Andrea Maier 博士强调,长寿由复杂基因网络共同影响,而非单一基因决定。

mTOR通路与衰老

一项关键发现涉及mTOR信号通路。该通路基因在长寿家族中呈现差异化表达。Andrea Maier 博士解释,mTOR通路是细胞功能的核心,参与蛋白质合成与多种信号传导。其功能失调与疾病发生和衰老过程密切相关。这一发现揭示了可能赋予个体更长健康寿命的关键生物学机制。

遗传研究的临床意义

Anton Titov 博士探讨了该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Maier 医生明确表示,目前尚无法通过基因分析预测个体寿命。虽然某些基因已知会增加癌症或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长寿相关的遗传网络更为复杂。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衰老的生物学本质。意大利针对百岁老人的类似研究也验证了这些发现。Andrea Maier 博士总结称,这项工作为未来开发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干预措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完整文字记录

Anton Titov 医学博士: 人类长寿受遗传和生活方式共同影响。您研究了荷兰长寿家族的血液样本——这些家族连续多代表现出延寿特征。通过这项遗传分析,您对衰老机制有何新发现?

Andrea Maier 医学博士: 我在莱顿内科工作期间参与了莱顿长寿研究及85岁以上人群研究。该研究设计巧妙:我们招募了九十岁以上高龄者及其同样年过九旬的兄弟姐妹。

这意味着一个90岁老人拥有同样90岁的手足,表明这些家族具有特殊的长寿禀赋。我们还纳入了他们的后代(因高龄者身体脆弱),通过观察后代非常重要。

这些后代继承了高龄同胞50%的遗传特征。研究由莱顿的Eline Slagboom博士领导。我们还引入同胞的配偶作为对照组,与高龄同胞的后代进行比较。

目标是探究家族长寿的影响因素,并通过配偶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明确显示长寿具有家族性。例如,与高龄同胞的配偶相比,其后代血糖水平显著更低,血糖调节系统更优。

我们知道略低的血糖能降低糖尿病等疾病风险。此外,甲状腺激素等其他激素也呈现差异化调控。这些后代约60岁时,年龄相关疾病已少于其配偶。这证实某些特质确实在家族中传承。

这些个体还参与了遗传分析,因为基因对长寿至关重要。科学界认为约20%的长寿因素源于遗传。我们发现了ApoE等与长寿相关的基因,但未找到所谓"长寿基因",而是发现长寿家族中缺失某些疾病相关基因。

更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基因表达水平更高。例如mTOR通路基因家族——我们发现这些基因在长寿家族中存在差异化调控。

mTOR对蛋白质合成和细胞信号传导至关重要,该通路与疾病发生和衰老过程紧密相关。凭借这一精巧设计,我们深入揭示了生物学机制,证明高龄同胞后代与其配偶存在显著差异。

值得欣慰的是,意大利针对百岁老人及其后代的研究及其他队列实验也验证了相同结论,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衰老本质。

例如ApoE基因的特定等位基因与痴呆风险相关。可见存在庞大的基因网络——并非单个基因,而是基因网络与长寿相关。

因此若问:基因分析能否用于临床预测寿命?目前尚未达到应用阶段。

但我们已知某些基因与癌症或心血管疾病更相关。不过这些属于疾病相关基因,而我们探寻的是长寿相关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