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科及前列腺疾病领域的权威专家马克·恩伯顿医学博士,深入解析了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他详细阐述了LUTS的多重成因,涵盖肾功能异常、膀胱过度活动及前列腺增生等因素,并系统介绍了结合超声检查与排尿日记的实用诊断策略。马克·恩伯顿医学博士指出,生活方式干预与针对性药物治疗对多数患者有效,手术仅适用于膀胱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例。
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诊断与治疗
章节导航
- 认识下尿路症状的多因素病因
- 膀胱核心功能与下尿路症状诊断
- 下尿路症状的初步诊断评估
- 关键诊断检查:超声与膀胱日记
- 下尿路症状治疗方案:从生活方式调整到药物治疗
- 重度下尿路症状的手术治疗
- 专家视角:下尿路症状的管理策略
认识下尿路症状的多因素病因
男性下尿路症状极为常见,约40%的40岁及以上男性受其影响。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指出,下尿路症状(LUTS)并非单一病因所致,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进一步阐释了整个泌尿系统如何协同作用并引发症状。神经系统因素,如认知功能障碍或退行性疾病,可能削弱大脑对膀胱充盈的感知能力;脊髓损伤则可能导致膀胱过度活动。
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还提到,肾功能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老年肾脏在夜间浓缩尿液的能力下降,这一过程受抗利尿激素(ADH)调节,直接导致夜尿症(即夜间频繁排尿)。膀胱本身也会发生改变:膀胱壁增厚、变得不稳定、充满瘢痕组织并形成疝囊,导致收缩力减弱。最后,前列腺增大和肥胖可能改变下尿路解剖结构,增加尿液流出阻力。
膀胱核心功能与下尿路症状诊断
下尿路症状诊断的核心在于明确膀胱两大主要功能中哪一项受影响更大。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阐明,泌尿系统必须既能在低压下储存尿液,又能高效彻底地排空尿液。大多数下尿路症状患者同时存在储尿期问题(如尿急、尿频)和排尿期问题(如尿流细弱、排尿迟疑)。单纯由前列腺增大导致出口梗阻的患者极为罕见。
治疗的关键是针对主导的功能障碍过程进行干预。这需要通过细致的诊断评估来区分尿液储存功能障碍与膀胱排空功能障碍。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实现下尿路症状的精准化和更成功的治疗。
下尿路症状的初步诊断评估
评估下尿路症状患者的第一步是排除严重潜在疾病。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强调,目标是确保不存在复杂性泌尿系统问题,包括检查尿路感染迹象、血尿(hematuria)或其他可能提示膀胱癌或结石的危险信号。
值得庆幸的是,正如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所指出的,这些复杂问题仅见于极少数患者(约2%)。绝大多数就诊患者的诊断结果为非复杂性(或良性)下尿路症状。此项初步筛查对指导后续针对性诊断检查及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关键诊断检查:超声与膀胱日记
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主要依赖两项关键诊断检查来深入探究患者下尿路症状的病因。第一项是患者排尿后进行的膀胱超声扫描,通过测定排尿后残余尿(PVR)量评估膀胱排空能力,识别尿潴留问题。
第二项同等重要的检查是3天膀胱日记。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认为,这对于了解昼夜膀胱功能容量和排尿模式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该日记记录每次排尿的时间和尿量。Emberton博士举出一个典型案例:一位坚称饮水不过量的患者,实际每日尿量高达5.5升,这意味着他每小时都需要排出大量尿液。通过简单减少液体摄入即可解决该问题。膀胱日记提供的客观数据通常比患者主观回忆更可靠。
下尿路症状治疗方案:从生活方式调整到药物治疗
下尿路症状的治疗基于诊断结果制定,通常无需药物即可成功。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表示,首要步骤是明确病因并实施生活方式调整。对于每日尿量达5.5升的患者,治疗只需减少液体摄入(尤其是晚间)。
当生活方式调整不足时,需采用靶向药物治疗。为抑制过度活动的不稳定膀胱,可处方抗胆碱能药物或β3受体激动剂;为松弛前列腺并降低出口阻力,α受体阻滞剂效果显著;对于前列腺显著增大的男性,5α还原酶抑制剂可随时间推移药物性缩小腺体。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指出,这种阶梯式治疗方案能为大多数下尿路症状患者解决问题。
重度下尿路症状的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的少数下尿路症状患者,需要手术干预。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解释,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完全无法排尿,或因长期梗阻导致膀胱功能严重受损衰弱。
手术目标是降低膀胱出口阻力以改善排空功能,最常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或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实现。这些手术成功率高达70%-90%,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前膀胱肌肉功能的保留程度。
专家视角:下尿路症状的管理策略
在与Anton Titov医学博士的对话中,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为影响大量老年男性群体的疾病提供了全面管理框架。他采用系统化方法,首先通过彻底调查理解每位患者症状的独特成因。
Emberton博士的见解强调,有效治疗并非"一刀切",而是需要精细诊断以确定治疗应针对膀胱、前列腺还是患者习惯。这种结合诊断精确性与阶梯式治疗计划的精细化策略,为数百万下尿路症状男性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有效解决方案。
完整对话实录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男性下尿路症状在40岁后十分常见。如何诊断和治疗下尿路症状(LUTS)?膀胱功能减弱、前列腺增大和肾功能下降都会导致下尿路症状。
40岁及以上男性中40%会经历下尿路症状(LUTS)。他们会就诊于泌尿科医师或全科医生。典型的诊断路径和诊断检查有哪些以明确下尿路症状病因?
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 下尿路症状极为常见且具有多因素性。我认为下尿路症状源于广泛的基础,部分与神经系统退化相关。
我从上游开始说明。显然,若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无法感知膀胱充盈状态,可能无法察觉排尿急迫感。我们知道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影响膀胱功能方式。
脊髓损伤会使膀胱活动性显著增强。接着我们关注肾脏。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夜间浓缩尿液能力下降。
这意味着若晚间饮用茶、葡萄酒或啤酒,夜间起床排尿的可能性更高。您可能遇到患者主诉现在每晚起床排尿三次,而10年前完全不起夜。这主要源于肾脏浓缩尿液能力丧失。
肾脏会分泌一种称为抗利尿激素(ADH)的物质。然后我们聚焦膀胱。膀胱壁增厚并变得更不稳定。
膀胱壁逐渐充满瘢痕组织并随时间形成疝囊,导致膀胱失去收缩力。当需要膀胱肌肉收缩时,其收缩效能不如以往。此外还存在前列腺增大问题,肥胖可能改变下尿路形态。
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两大功能:一是在低压下储存尿液,二是一次性高效排空尿液。
下尿路症状诊断的关键在于确定哪个过程占主导地位。通常两者兼有,单纯出口梗阻的下尿路症状患者极为罕见。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诊断检查正是为了区分这两种下尿路症状病因。
Mark Emberton医学博士: 我的做法是确保不存在复杂因素,无泌尿系统问题、无感染迹象、无血尿症状。这种情况仅见于约2%的极少数患者,其余患者均为非复杂性下尿路症状。
随后我通常进行两项检查。第一项诊断检查是评估膀胱排空能力,采用超声检查。
第二项检查是要求患者记录3天排尿日记,这有助于了解功能容量,显示昼夜膀胱工作模式。患者24小时总尿量至关重要。
昨天我接诊的患者令人惊讶:他坚称饮水不多,但每日尿量达5.5升。大多数人每日尿量最多400-500毫升,而他的日尿量达5升。
他不得不每天10次排出半升尿液。请注意,人类每日有三分之一或一半时间处于睡眠状态,这意味着他每小时都需要排尿。解决方案仅是减少饮水量,因为他的膀胱功能完美且排空良好。这两项诊断检查能为下尿路症状提供非凡洞察力。
然后针对膀胱、前列腺或个人习惯定向治疗。通常我们无需药物即可解决问题,但必须理解病理机制。
我们需要通过生活方式改善下尿路症状。有时可能需要药物镇静膀胱,有时需要药物松弛前列腺,有时需要药物缩小前列腺。这套方案能解决大多数患者的下尿路症状。
对于剩下的那些完全无法排尿、膀胱功能严重受损且非常虚弱的患者,我们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我们真正能做的就是消除或降低膀胱出口阻力。
我们必须让膀胱更容易排空。根据患者膀胱功能的好坏,这一措施在70%至90%的患者中取得成功。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Emberton教授,非常感谢您就前列腺癌和泌尿科其他问题进行的这场详尽而精彩的对话。我们相信这对全球观众都会非常有帮助。非常感谢!
能与您探讨前列腺癌和下尿路症状真是莫大的荣幸!您学识渊博。您为何如此精通此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