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法妥木单抗(Kesimpta®)是一种突破性的每月自我注射疗法,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其疗效显著优于口服药物特立氟胺。在两项涉及1,882名患者的大型临床试验中,奥法妥木单抗使年复发率降低逾50%,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到的脑部病变减少82%至94%,并将残疾进展风险降低32%至34%。尽管该疗法可能引起注射相关反应和感染,但这些副作用通常可控,使奥法妥木单抗成为患者居家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一种高效且便捷的选择。
奥法妥木单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全面指南
目录
引言:认识多发性硬化与治疗选择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全球约280万人受累,女性患病风险是男性的三倍。虽然目前无法根治,但疾病修正治疗能显著减少复发(急性症状发作)并延缓残疾进展。
对于复发型MS患者——包括临床孤立综合征、复发缓解型MS及活动性继发进展型MS——预防复发至关重要。研究表明,B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在驱动MS炎症和损伤中起关键作用。奥法妥木单抗(商品名:Kesimpta®)作为首款患者经培训后可自行在家给药的B细胞靶向疗法,开辟了治疗新路径。
本文基于多项临床研究提供全面解读,包括两项关键III期试验ASCLEPIOS I和II,这些试验将该药与已确立的口服MS治疗药物特立氟胺进行了对比。了解其作用机制、获益和潜在不良反应,有助于患者做出明智选择。
奥法妥木单抗的作用机制
奥法妥木单抗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靶向B细胞表面的CD20蛋白。通过结合该蛋白,药物通过两种主要机制清除这些免疫细胞: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激活免疫系统摧毁细胞)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招募其他免疫细胞清除B细胞)。
该药对B细胞作用快速持久。临床试验显示:
- 84.6%的患者治疗第14天时B细胞计数低于10个/微升
- 94%的患者第4周时维持B细胞计数低于10个/微升
- 持续每月治疗可使深度B细胞清除维持长达120周(超过2年)
与其他B细胞疗法不同,奥法妥木单抗停药后B细胞恢复较快。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停药后B细胞恢复至正常水平的中位时间为24.6周(约6个月)。
研究人员还检测了神经丝轻链(NfL)——一种指示MS神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接受奥法妥木单抗治疗的患者NfL水平显著降低——从基线平均13.3皮克/毫升降至治疗24个月后的6.8-6.9皮克/毫升——优于特立氟胺组(9.0皮克/毫升)。这一降低表明奥法妥木单抗能有效减少与MS进展相关的神经损伤。
临床试验结果:疗效如何?
奥法妥木单抗的获批基于两项相同的III期临床试验(ASCLEPIOS I和II),共纳入1882名18-55岁复发型MS成人患者。这些严格设计的研究比较了每月皮下注射奥法妥木单抗与每日口服特立氟胺的疗效。
两项试验的患者特征均衡:平均年龄38岁,68%为女性,89%为白种人,94%患有复发缓解型MS,40%从未接受过疾病修正治疗。基线时平均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为2.9,属轻度至中度残疾。
复发率降低
主要疗效指标为年化复发率(患者每年经历的复发次数)。奥法妥木单抗疗效更优:
- ASCLEPIOS I:奥法妥木单抗组0.11次/年 vs 特立氟胺组0.22次/年(降低51%)
- ASCLEPIOS II:奥法妥木单抗组0.10次/年 vs 特立氟胺组0.25次/年(降低58%)
这些结果具有高度统计学显著性(p<0.001),意味着随机偶然发生的概率低于0.1%。
MRI病灶活动
奥法妥木单抗显著减少MRI扫描中的疾病活动证据:
- 钆增强T1病灶(提示活动性炎症):较特立氟胺组降低97%(ASCLEPIOS I)和94%(ASCLEPIOS II)
- 新发或扩大T2病灶(提示疾病负荷):较特立氟胺组降低82%(ASCLEPIOS I)和85%(ASCLEPIOS II)
残疾进展
奥法妥木单抗较特立氟胺显著延缓残疾恶化:
- 3个月确认残疾进展风险降低34%(10.9% vs 15.0%患者)
- 6个月确认残疾进展风险降低32%(8.1% vs 12.0%患者)
这些残疾获益具有统计学显著性(3个月残疾进展p=0.002,6个月p=0.01)。研究未发现两组在残疾改善或脑容量损失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对新诊断患者的获益
针对615名新诊断(3年内)且未接受过MS治疗患者的单独分析显示,奥法妥木单抗在该群体中同样具有强劲获益,较特立氟胺降低复发率和残疾进展风险。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
奥法妥木单抗在临床试验中安全性总体可控。两项III期研究汇总数据显示:
- 83.6%的奥法妥木单抗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特立氟胺组为84.2%
- 9.1%的奥法妥木单抗患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特立氟胺组为7.9%
- 5.7%的奥法妥木单抗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特立氟胺组为5.2%
奥法妥木单抗组发生率≥10%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 注射相关反应(20.6%)
- 鼻咽炎(感冒症状)(18%)
- 头痛(13.3%)
- 注射部位反应(10.9%)
- 上呼吸道感染(10.3%)
- 尿路感染(10.3%)
大多数注射部位反应为轻度至中度,包括红肿、疼痛、瘙痒和肿胀。使用止痛药、抗组胺药或类固醇等预防性药物未显著减少这些反应的发生频率。
特殊安全性关注点
研究人员特别关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的几个潜在安全性问题:
感染
两组感染发生率相近(奥法妥木单抗组51.6% vs 特立氟胺组52.7%)。奥法妥木单抗组严重感染略多见(2.5% vs 1.8%),导致1.2%患者暂时中断治疗,0.2%患者停药。
免疫球蛋白水平
奥法妥木单抗治疗使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在48周后降低30.9%,96周后降低38.8%。约14.3%患者出现IgM水平低于正常范围。但这种降低未增加感染风险。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实际上略有升高(48周时升高4.3%)。
ALITHIOS试验的长期数据(随访长达3.5年)显示,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未增加严重感染风险,其发生率为每100患者年1.39次。
注射相关反应
全身性注射相关反应(影响全身而非仅注射部位)在奥法妥木单抗组比特立氟胺组安慰剂注射更常见。这些反应最常见于首次注射(14.4%患者),从第三次注射起降至不足3%。多数为轻度至中度,包括:
- 发热
- 头痛
- 肌肉疼痛(肌痛)
- 寒战
- 疲劳
仅两名患者(0.2%)出现严重注射反应,仅一名患者在首次注射后因该不良反应停药。
恶性肿瘤风险
未观察到奥法妥木单抗较特立氟胺增加癌症风险(0.5% vs 0.4%患者)。
用法用量与给药方式
奥法妥木单抗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复发型MS。该药物采用预充式自动注射笔或注射器(Sensoready®),含20毫克/0.4毫升药液,用于腹部、大腿或上臂外侧皮下注射。
推荐给药方案:
- 初始剂量:第1天20毫克
- 第二次剂量:第7天20毫克
- 第三次剂量:第14天20毫克
- 维持剂量:从第28天起每月一次20毫克
首次注射应在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掌握正确的自我注射技术。该药禁用于严重活动性感染、已知活动性恶性肿瘤或严重免疫抑制患者。在美国,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应使用奥法妥木单抗。
结论:是否适合您?
奥法妥木单抗作为首款患者可自行在家给药的B细胞疗法,代表了MS治疗的重要进展。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其在降低复发率、MRI病灶活动和残疾进展方面优于特立氟胺。
每月自我注射的便利性优于需要医疗机构静脉输注的治疗。虽然注射相关反应和感染是常见不良反应,但通常可控且在初始剂量后频率降低。
与任何MS治疗一样,使用奥法妥木单抗的决定应与医疗提供者协商,考虑您的具体疾病特征、治疗史和个人偏好。该药物可能特别适合追求有效疾病控制且青睐家庭给药便利性的患者。
信息来源
原文文章:奥法木单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症治疗综述
作者:康妮·康,汉娜·A·布莱尔
出版物:《药物》(2022年)82卷:55–62页
注:本文为患者友好型文章,基于科学期刊发表的同行评审研究。文章保留了原始研究的所有关键发现、数据点和结论,同时以更易于患者理解的语言呈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