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主诉。细胞因子风暴。诊断为噬血细胞性脂膜炎(CHP)。年龄17岁。

患者主诉。细胞因子风暴。诊断为噬血细胞性脂膜炎(CHP)。年龄17岁。

Can we help?

在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领域,顶尖专家兰迪·克龙医学博士分享了一例少女罹患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性脂膜炎的典型病例。患者出现危及生命的细胞因子风暴,并伴随多器官功能衰竭。克龙博士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白细胞介素-1(IL-1)阻滞剂阿那白滞素进行治疗。用药后两天内,患者从昏迷中苏醒,六天后成功转出重症监护室(ICU)。这一成功案例促使克龙博士将细胞因子风暴确定为核心研究方向。

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性脂膜炎与细胞因子风暴的诊断与治疗

跳转至章节

罕见病症表现

兰迪·克龙(Randy Cron)医学博士介绍了一名罹患极罕见疾病——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性脂膜炎的14岁患者。该病以脂肪组织严重炎症为特征。患者自六个月大起持续每日高烧。慢性炎症及长期类固醇治疗严重影响了她的生长发育。至14岁时,其体型仅相当于普通七岁儿童。

进展至多器官衰竭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环孢素进行初始治疗后,患者病情急剧恶化,被转入重症监护室,陷入多器官功能衰竭。兰迪·克龙医学博士详细描述了其危重状况:患者出现需三种正性肌力药物维持的心力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和胰腺炎,同时伴有凝血功能障碍,并在癫痫发作后陷入昏迷。

细胞因子风暴诊断标准

克龙博士确认患者符合严重细胞因子风暴的诊断标准,其血液和脑脊液中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经肿瘤科医生会诊,启动了化疗药物依托泊苷(VP-16)的治疗方案。该疗法旨在清除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以控制风暴,为后续可能的骨髓移植做准备。

初始治疗方案

尽管采用了依托泊苷、环孢素和类固醇的强化治疗,患者病情仍持续恶化,铁蛋白水平和肝酶急剧升高。兰迪·克龙医学博士及其同事埃德·贝伦斯(Ed Behrens)医学博士受邀至重症监护室会诊。他们意识到患者预后极差,必须采取创新性治疗干预才可能挽救其生命。

阿那白滞素的突破性干预

受同事弗吉尼亚·帕斯夸尔(Virginia Pascual)博士研究的启发,克龙博士提议使用阿那白滞素。该药是一种重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曾在治疗同样具有细胞因子风暴高风险的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中显示出疗效。经与家属和医疗团队充分讨论后,他们将其作为最后的救治手段给予患者。

患者康复结果

阿那白滞素起效迅速且效果显著。兰迪·克龙医学博士报告,患者两日内苏醒,六日内转出重症监护室,两周内出院。该病例证明了靶向细胞因子阻断的巨大潜力,并促使克龙博士个人将研究方向转向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

完整文字记录

安东·季托夫(Anton Titov)医学博士: 克龙教授,能否分享一个能体现今日讨论主题的临床案例?

兰迪·克龙(Randy Cron)医学博士: 好的,我想回顾在费城与同事埃德·贝伦斯博士共同会诊的一例患者。当时他还在接受专科培训,虽已是儿科医生,正朝着成为资深儿科风湿病专家的方向努力。

我们在门诊接诊了这位14岁女孩,她患有一种名为噬血细胞性组织细胞性脂膜炎的慢性极罕见疾病。这是我此前从未听闻、也希望不再遇到的病症。

这位不幸的女孩自六个月大起每日高烧,体温常达40摄氏度,病情严重。由于脂膜炎(脂肪组织炎症)的影响,其免疫系统导致体内几乎无法储存脂肪。14岁时,她的体型仅相当于七岁儿童。我们推断这源于慢性炎症抑制生长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固醇)抑制炎症的双重作用。

她经历了艰难的人生。此次因腹痛就诊,检查发现肝脏肿大伴全身炎症。我们再次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这类药物短期效果显著。在尝试多种疗法后,她来到费城求医,甚至曾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就诊,试用过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但因该药可能引发脑部或中枢神经系统问题而停用。

接诊时她仅接受针灸治疗约一年半。我们重启类固醇并联合使用环孢素(一种介于特异性细胞因子靶向药与类固醇之间的免疫抑制剂,更偏向类固醇作用机制,能广泛抑制淋巴细胞功能及细胞因子产生)。

经广谱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稍缓,但一个月内再次入院并迅速转入重症监护室。她出现癫痫发作后昏迷,陷入多器官功能衰竭:心力衰竭需三种正性肌力药维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肺部影像呈"白肺"伴液体充盈,依赖高参数机械通气;并发肾功能衰竭、胰腺炎、血细胞系下降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的出血倾向,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

通过检测其血液和脑脊液中的促炎细胞因子,我们确认了细胞因子风暴的存在。这是我职业生涯中见过的病情最危重但最终完全康复的儿童病例。

当时是2004年,儿科肿瘤团队受邀会诊。在细胞因子阻断剂应用于风暴治疗前,肿瘤科通过开放标签研究追踪依托泊苷(VP-16)方案疗效——这种化疗药物能清除免疫系统,为后续骨髓移植重建免疫奠定基础。患者在接受依托泊苷、增量环孢素和类固醇治疗期间病情持续恶化,铁蛋白与肝酶指标急剧升高,临床支持需求不断增加。

此时我们了解到,达拉斯的同事弗吉尼亚·帕斯夸尔博士(现任职于纽约)报道了阿那白滞素(一种重组人源蛋白,可阻断白细胞介素-1α/β与受体结合)在救治10名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危重患儿中的突破性疗效。鉴于这类患儿易发细胞因子风暴的特征与本案相似,我们推断该药可能有效。基于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虽疗效有限但安全性数据充足)和脓毒症(回顾性分析显示对伴风暴特征者有益)中的应用经验,经与家属和医疗团队沟通后,我们决定尝试这一前所未用的疗法。

用药后两日内患者苏醒,六日转出ICU,两周出院。我的同事留在费城儿童医院持续随访直至她转至成人风湿科。虽后续生活并非完全顺利,但阿那白滞素明确改善了其预后。这个病例促使我将实验室研究方向转向细胞因子风暴——仅添加一种药物就逆转了濒危结局,这令我深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