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综述系统探讨了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策略。研究表明,抑酸药物虽可将出血风险降低60%至80%,但可能同时导致肺炎风险上升20%至40%。数据显示,出血发生率在普通病房为0.23%,而在ICU可高达2.8%至4.7%,其中机械通气与凝血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作者对常规抑酸治疗对多数住院患者的获益是否超过潜在风险提出了质疑。
住院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指南
目录
- 引言:为何这对住院患者至关重要
- 了解不同类型的消化道出血
- 疾病期间压力如何影响胃部健康
- 医院获得性出血的发生概率
- 高风险人群特征
- 出血对预后的影响
- 预防性药物选择
- 抑酸药物的保护作用
- 预防措施的潜在风险
- 现行建议与未来展望
- 研究局限性说明
- 信息来源
引言:为何这对住院患者至关重要
近四十年来,医生常使用抑酸药物预防重症住院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全球ICU中80-90%的危重患者会接受此类治疗。然而最新研究表明,这些药物的益处未必总是大于潜在风险。
本文系统阐述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及最新研究进展,帮助患者及家属与医疗团队就预防策略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不同类型的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指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的出血,主要分为两类:
- 原发性出血:作为入院主要诊断的出血
- 继发性出血:住院期间因其他疾病引发的出血
继发性出血患者通常年龄更大、病情更重,常伴有心、肺或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现有预防措施主要针对有消化道病史或住院期间可能出现胃部问题的人群。
疾病期间压力如何影响胃部健康
胃部通过分泌强酸(pH≈2)消化食物并杀灭病菌,同时具备多重保护机制:
- 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屏障
- 维持屏障完整的前列腺素和一氧化氮
- 保障酸碱平衡的血液供应
- 酸度感应调节系统
重症期间这些保护机制可能失效。炎症、血流不足、休克等情况可损伤胃黏膜,持续酸分泌可能导致糜烂或溃疡进而引发出血。研究表明,保护屏障破坏比胃酸本身更易引起出血。
医院获得性出血的发生概率
出血发生率因病情严重程度和预防措施而异:
历史数据(1970年代):75-100%的危重患者存在胃部损伤,15-50%有隐性出血,5-25%发生显性出血。
当前ICU数据:2015年国际研究显示4.7%患者发生显性出血,其中仅2.8%需临床干预。接受体外生命支持的患者出血率可达13.6%。
普通病房:出血率仅0.005%-0.4%,但急性肾损伤等特殊人群可达7.8%。
高风险人群特征
ICU患者主要风险因素:
- 机械通气≥48小时(风险增加15.6倍)
- 凝血功能障碍(4.5倍)
- 肝病(7.6倍)
- 透析治疗(6.9倍)
- 急性凝血病(4.2倍)
- 高器官衰竭评分(每分增加1.4倍)
普通病房风险因素:年龄>60岁、男性、肝肾功能不全、脓毒症、抗凝治疗等。约13%住院患者属高风险人群。
出血对预后的影响
ICU患者:临床重要出血导致ICU停留时间延长4-8天,死亡风险可能增加70%。体外生命支持患者出血后死亡风险增加近6倍。
普通患者:出血后果取决于基础疾病和失血量,合并休克、脓毒症等疾病时死亡风险显著升高。
预防性药物选择
- 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少酸分泌
- 质子泵抑制剂(PPI):更强效的酸分泌抑制剂
肠内营养:管饲喂养可缓冲胃酸、促进保护物质生成,理论上既能降低出血风险又可预防营养不良。
抑酸药物的保护作用
对57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
- PPI较H2拮抗剂降低出血风险60%
- PPI较安慰剂降低风险80%
- PPI较硫糖铝降低风险70%
中等质量证据表明PPI预防效果最佳,且所有预防措施均未显著影响总体死亡率。
预防措施的潜在风险
抑酸药物可能增加医院获得性肺炎风险:
- 机制:胃酸减少导致病原菌增殖,可能被吸入肺部
- 证据显示PPI使机械通气患者肺炎风险增加20%
- 心脏手术患者使用PPI较H2拮抗剂肺炎风险增加19%
这些感染比出血更常见,且伴随更高的死亡率和医疗成本。
现行建议与未来展望
高危ICU患者:机械通气≥48小时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建议使用PPI预防
低风险患者:抑酸治疗益处不明确,可能弊大于利
肠内营养:可能提供天然保护,但需更多研究证实
未来方向:精准识别受益人群,优化风险效益比
研究局限性说明
- 多数研究比较不同预防策略而非与不治疗的差异
- 肠内营养的直接证据有限
- 不同亚组风险效益存在差异
- 长期结局研究不足
- 需开发更精准的筛选方法
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信息来源
原文标题:住院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作者:Deborah Cook(医学博士)、Gordon Guyatt(医学博士)
出版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6月28日
DOI:10.1056/NEJMra1605507
本文基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行评审研究编写,在保持专业准确性的同时采用患者易读的语言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