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造口替代方案有哪些?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如何恢复?

直肠癌造口替代方案有哪些?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如何恢复?

Can we help?

医学博士、直肠癌手术领域的顶尖专家Torbjorn Holm医生指出,在多模式治疗后,需权衡永久性结肠造口术与可能出现的肛门直肠功能障碍之间的利弊。他强调,充分告知患者信息至关重要,因为部分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造口,而非忍受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带来的严重症状。

直肠癌手术:造口与保肛功能的抉择

章节导航

治疗核心目标:治愈优先

Torbjorn Holm医学博士强调,直肠癌治疗的终极目标始终是彻底治愈。这一根本原则指导着所有后续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决策。他解释道,若外科医生评估无需辅助治疗即可完成高质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则应优先选择该方案,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副作用风险。

然而,当放疗和化疗能显著提高治愈几率时,则必须采用。这为医患沟通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关于长期肠道功能影响的权衡讨论。

综合治疗对功能的影响

根治性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会显著影响肛门直肠功能。Torbjorn Holm医学博士明确指出,接受完整综合治疗后,没有患者能完全保持正常的肛门直肠功能。广泛治疗会损伤神经和组织,导致不可避免的功能障碍。

这一功能性后果已得到充分研究。Holm博士指出,正因如此,必须严格避免不必要的放疗和化疗,仅在明确显示肿瘤学获益时才应用于直肠癌患者。

认识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

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是直肠癌吻合术后常见的问题,包含一系列令人困扰的症状,如大便失禁、急迫感、集群排便和排空困难。丹麦一项临床试验开发了LARS评分系统,用以客观评估这种功能损失。

Torbjorn Holm医学博士引用该研究指出,多数患者评分较差,表明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主导患者的日常安排和社交活动。

患者抉择:造口还是功能受损

面对LARS的生活前景,部分患者主动选择永久性结肠造口术。Holm博士观察到,在瑞典,许多患者更倾向造口,因其可提供可预测性和控制力,相比LARS的不可预测和紧迫性更易管理。

这一选择反映了一个关键观念转变: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并非总是最差结果。对部分人而言,它比癌症治疗后肠道功能不良导致的持续焦虑和干扰更为可取。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Torbjorn Holm医学博士强调,治疗必须为每位直肠癌患者量身定制。是否采用放疗和化疗的决策,需在最大化治愈机会与最小化长期功能损伤之间取得微妙平衡。

这种个性化方案需要精细的术前分期和多学科团队讨论。外科医生执行精准TME手术的技术至关重要,因为成功的手术有时可避免损伤功能的额外治疗。

整个过程依赖于全面而坦诚的医患沟通。Holm博士强调,必须明确告知患者:若在接受综合治疗后进行低位吻合,极可能出现LARS。患者需充分了解肛门直肠功能的实际预后,以及可能需要永久性造口的可能性。

这种知情对话使患者能参与医疗决策。正如Anton Titov医学博士与Torbjorn Holm医学博士所讨论的,赋予患者这些知识能确保他们为治疗后生活做好准备——无论是管理造口,还是应对LARS的挑战。

完整记录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直肠癌手术中,何时更适合选择结肠造口术?何时可避免永久性造口?根治性直肠癌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质量如何?什么是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直肠癌有哪些替代造口的方案?是否应选择永久性结肠造口术?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结直肠癌患者而言,术后保留肛门直肠功能至关重要。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造口。肛门直肠功能或造口需求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手术操作直接影响肛门直肠功能。直肠癌患者接受的手术类型决定了功能保留或造口需求。此外,放疗的副作用及其潜在并发症也会影响肛门直肠功能或造口必要性。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您如何为直肠癌患者选择治疗方案,以尽可能保留肛门直肠功能?什么情况下必须进行结肠造口术?

Torbjorn Holm医学博士: 是否需要造口确实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直肠癌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治愈患者,这是根本原则。

有时需通过放疗和化疗提高治愈几率。若评估认为无需放化疗也能完成高质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则应优先选择该方案,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副作用。

但若必须使用放化疗,就应使用,并如实告知患者。TME手术联合低位前切除吻合及放化疗,将导致肛门直肠功能受损,甚至可能需要永久性造口。

事实上,接受TME手术加放化疗的患者,无一能完全保持正常肛门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这一点已得到充分研究证实。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丹麦近期一项关于结直肠术后功能的临床试验,开发了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系统,用于评估综合治疗后的肛门功能质量。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功能评分较差。

Torbjorn Holm医学博士: 确实,经广泛治疗后,无造口状态下维持良好肛门功能极为困难。因此必须提前告知患者功能受损的可能性。部分患者甚至主动选择永久性造口,因为造口管理可能比应对LARS更易接受。

无造口患者需频繁如厕,时刻关注卫生间位置,甚至可能因突发便意影响社交活动。在瑞典,不少患者更倾向永久性造口,认为这优于不良的肛门功能。

因此,个体化制定放化疗及手术方案至关重要。无需放化疗时应避免使用。但多数患者仍需综合治疗,术后肛门功能难以完美。有时永久性造口反而是更好选择。关键在于充分告知患者两种方案的利弊。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直肠癌有哪些替代造口的方案?术后永久性造口是否更优?低位吻合术后的肛门功能实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