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疗法有望恢复1型糖尿病患者的天然胰岛素分泌功能。A100

Can we help?

这项突破性研究显示,一种名为zimislecel的新型干细胞疗法能够恢复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天然胰岛素分泌功能。所有12名接受全剂量治疗的患者均实现了优异的血糖控制,且未出现严重低血糖事件,其中83%的患者在一年后完全停用胰岛素。该疗法成功培育出具有功能性的胰岛素生成细胞,这些细胞能够对进食产生自然反应,标志着1型糖尿病治疗领域可能迎来革命性进展。

干细胞疗法恢复1型糖尿病患者自然胰岛素分泌功能

目录

背景:1型糖尿病面临的挑战

全球有超过800万人罹患1型糖尿病——这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系统会错误攻击胰腺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这种破坏导致血糖异常(血糖水平失控),并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尽管糖尿病治疗手段不断进步,现有疗法仍较为繁琐,且无法模拟人体自然血糖调节的精密机制。

对多数患者而言,维持理想血糖控制颇具挑战。约75%的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未能达到低于7%的推荐标准。较高的HbA1c水平会显著增加严重并发症风险,包括视网膜病变(眼底损伤)、神经病变(神经损伤)、肾病(肾脏损伤)、心血管疾病及过早死亡。

严重低血糖事件(危险的低血糖发作)属于医疗急症,可能因胰岛素剂量不当引发,导致意识丧失、意外事故、癫痫发作、昏迷甚至死亡。即使采用最先进的自动胰岛素输注系统,仍有约35%的患者未能达标HbA1c水平,约9%的患者经历反复严重低血糖事件。

研究团队开发了zimislecel(VX-880)——一种由同种异体干细胞分化的成熟胰岛细胞构成的突破性疗法。他们推测该治疗可恢复生理性胰岛功能,改善血糖控制,消除严重低血糖事件,并有望使1型糖尿病患者摆脱胰岛素依赖。

研究方法:试验设计与实施

研究人员在北美和欧洲开展了一项名为VX-880-101 FORWARD的1-2期临床试验。这项为期5年的开放性研究旨在评估zimislecel对于虽经规范治疗仍发生反复严重低血糖事件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纳入18至65岁且符合以下条件的1型糖尿病患者:

  • 低血糖感知功能受损(察觉低血糖能力下降)
  • 过去一年至少发生2次严重低血糖事件
  • 胰岛素依赖时间≥5年
  • 筛选前持续使用连续血糖监测仪≥3个月

参与者接受不同剂量治疗:

  • A部分:2名参与者接受半剂量zimislecel(0.4 × 10⁹细胞)
  • B和C部分:12名参与者接受全剂量(0.8 × 10⁹细胞)

通过单次门静脉输注给药,耗时30-60分钟。所有参与者同时接受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治疗以防移植细胞排斥。研究人员严密监测安全性,并通过C肽水平(反映胰岛素分泌功能)、HbA1c水平、连续血糖监测数据和胰岛素需求量等多指标评估有效性。

主要目标是评估安全性,并确认参与者能否在改善HbA1c水平的同时避免严重低血糖事件。研究接受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严格监督,所有严重低血糖事件均经独立裁定委员会审核。

关键发现:含完整数据的详细结果

中期分析涵盖完成至少12个月随访的14名参与者。所有参与者基线时C肽水平均不可测,证实治疗前无自然胰岛素分泌。

胰岛素分泌功能显著恢复: zimislecel输注后,14名参与者均显示胰岛细胞成功定植和功能恢复,表现为可检测的C肽水平。这表明干细胞源胰岛细胞成功建立并开始分泌胰岛素。

卓越的血糖控制: 接受全剂量治疗的12名参与者均取得显著成果:

  • 第90天至第365天严重低血糖事件零发生(100%)
  • 糖化血红蛋白全部达标(100%<7%)
  • 目标血糖范围(70-180 mg/dL)内时间占比>70%
  • 平均HbA1c降低1.81个百分点
  • 12人中有10人(83%)在第365天实现胰岛素独立

C肽应答: 代谢测试显示积极结果:

  • 第90天:平均刺激后C肽水平达424 pmol/L
  • 第180天:平均水平升至1036 pmol/L
  • 第270天:平均水平达到1104 pmol/L
  • 第365天:平均水平实现1274 pmol/L

12名参与者自第90天起均维持峰值C肽水平≥100 pmol/L(功能性胰岛移植物阈值),证明胰岛细胞存活和功能具有持续性。

安全性特征: 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最常见包括:

  • 腹泻(79%)
  • 头痛(71%)
  • 恶心(64%)
  • 新冠肺炎(50%)
  • 口腔溃疡(50%)
  •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3%)
  • 皮疹(43%)

严重不良事件包括3例需延长住院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2例急性肾损伤。不幸的是,两名参与者在此期间死亡——一例因免疫抑制药物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一例因原有神经认知障碍进展。

临床意义:对患者意味着什么

这项研究可能引领1型糖尿病治疗模式的转变。研究表明干细胞源胰岛疗法可成功恢复人体自然分泌胰岛素和调节血糖的能力。

对于虽经优化胰岛素治疗仍受困于低血糖感知障碍和反复严重低血糖事件的患者,该疗法为改善生活质量带来希望。83%参与者实现胰岛素独立尤为意义重大,这可能消除胰岛素注射、碳水化合物计算和低血糖担忧的持续负担。

该疗法似乎能提供比最先进自动胰岛素输注系统更符合生理的血糖控制。参与者目标血糖范围内时间占比超70%,优于当前技术下多数患者的达标水平。

但需注意,该治疗需要终身免疫抑制治疗以防止移植细胞排斥,这会带来感染等并发症风险,研究中观察到的严重不良事件即印证了这一点。

研究局限:未能验证的内容

尽管结果前景可观,仍需考虑若干重要局限:

研究仅涉及少量参与者(共14人,12人接受全剂量)。需要更大规模研究验证结果并更全面理解安全性特征。

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本次中期分析为12个月)。需要更长期数据确认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及潜在晚期并发症。

研究人群仅为白种人,限制了对其他种族群体的适用性。未来研究应纳入更多元化参与者。

所有参与者均需免疫抑制治疗,其显著风险包括感染易感性增加。研究中的两例死亡事件凸显了这些严重风险。

治疗具有侵入性(需门静脉输注),且终身免疫抑制的需求意味着该疗法可能仅适用于虽经优化治疗仍发生反复危险低血糖的最严重1型糖尿病患者。

建议:给患者的可操作性指导

基于这项突破性研究,1型糖尿病患者应了解:

  1. 属实验性疗法: Zimislecel尚未获临床使用批准,仍属仅通过临床试验提供的研究性治疗。
  2. 关注研究进展: 跟踪三期临床试验(FORWARD研究)进展,这些试验将提供更明确的安全有效性证据。
  3. 咨询内分泌专家: 若虽经规范治疗仍发生反复严重低血糖,请与医生讨论实验性疗法是否适用。
  4. 权衡利弊: 即使获批,该治疗也需谨慎权衡终身免疫抑制的获益与风险。
  5. 维持现有治疗: 在等待干细胞疗法进一步发展的同时,请继续遵循当前糖尿病管理方案。

这项研究预示着未来可能通过恢复人体自然胰岛素分泌功能(而非单纯外部替代)的方法治疗1型糖尿病。

信息来源

原文标题: 干细胞源完全分化胰岛细胞治疗1型糖尿病

作者: T.W. Reichman, J.F. Markmann, J. Odorico, P. Witkowski, J.J. Fung, M. Wijkstrom, F. Kandeel, E.J.P. de Koning, A.L. Peters, C. Mathieu, L.S. Kean, B.G. Bruinsma, C. Wang, M. Mascia, B. Sanna, G. Marigowda, F. Pagliuca, D. Melton, C. Ricordi, M.R. Rickels及VX-880-101 FORWARD研究组

出版物: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5年6月20日出版

注: 本患者友好型文章基于顶级医学期刊的同行评审研究。变更治疗方案前请务必咨询医疗专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