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针对欧洲安全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两种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皮下注射奥法妥木单抗与静脉注射奥瑞珠单抗——在注射相关反应方面的显著差异。尽管两种药物的总体反应报告率相近,但奥法妥木单抗主要引发发热症状(占病例的68.9%),而奥瑞珠单抗更易导致输液反应(占病例的53.7%)及过敏反应。研究进一步发现,在89例有时间记录的病例中,74例发生于给药当日,凸显了患者在用药初期对潜在反应保持高度警惕的重要性。
理解多发性硬化治疗中的注射反应:奥法妥木单抗与奥瑞珠单抗对比
目录
引言:多发性硬化治疗与注射反应
随着针对免疫系统的疾病修饰疗法不断发展,多发性硬化(MS)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抗CD20单克隆抗体尤为有效,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清除导致MS进展的特定免疫细胞(B细胞和T细胞)。这类药物包含多个品种,而本研究重点关注两种重要药物:静脉给药的奥瑞珠单抗和皮下给药的奥法妥木单抗。
这两种治疗的关键区别在于给药方式。奥瑞珠单抗需在临床环境中通过静脉输注给药,并通常使用预处理药物以预防不良反应;而奥法妥木单抗可由患者自行皮下注射,一般不推荐常规预处理。了解不同给药方式所引发反应的特点,对患者和医疗提供者制定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注射相关反应(IRRs)是这类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其表现多样,从发热、头痛等轻微症状,到严重的过敏反应均有可能。本研究首次利用欧洲自发报告系统的真实世界数据,对奥法妥木单抗与奥瑞珠单抗的注射相关反应进行了全面比较。
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分析了欧洲药物不良反应自发报告系统EudraVigilance中2021年至2023年11月3日期间的数据,筛选出所有涉及奥法妥木单抗或奥瑞珠单抗并描述注射相关反应的个体病例安全报告(ICSRs)。
研究团队采用标准化医学术语(MedDRA首选术语)检索特定反应类型,包括:
- 输注相关超敏反应
- 输注相关反应
- 注射相关反应
- 注射后即时反应
- 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
- 类过敏反应和类过敏性休克
- 流感样疾病
- 发热
针对每一份病例报告,研究人员收集了详细信息,涵盖患者年龄、性别、反应类型、严重程度、结局、是否使用预处理药物,以及反应发生时间与给药时间的关系。共分析860份病例报告,其中441例涉及奥法妥木单抗,419例涉及奥瑞珠单抗作为可疑药物。
详细结果:数据揭示的内容
分析显示,两种药物的反应呈现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出现反应的患者以女性为主(奥法妥木单抗67.6%,奥瑞珠单抗69.0%),这与MS在女性中较高的患病率一致。
年龄分布方面,两种治疗之间存在显著差别。使用奥瑞珠单抗的患者中,72.6%的反应发生在18-64岁人群;而奥法妥木单抗的相关报告中,55.1%未注明年龄组。这一数据完整性的差异,是解读结果时需考虑的重要背景。
大多数报告由医疗专业人员提交(奥法妥木单抗76.6%,奥瑞珠单抗76.4%),说明这些反应通常由医学专家识别和记录。在多数案例中,抗CD20药物是唯一可疑药物,降低了其他药物引发反应的可能性。
各药物的具体反应模式
研究发现,两种药物所报告的反应类型存在明显区别。对于奥法妥木单抗,最常见的是发热,441例中有304例(68.9%)报告此症状。流感样疾病位列第二,占26.5%(117例)。
奥瑞珠单抗的反应模式则显著不同。最常见的是“输注相关反应”,419例中有225例(53.7%)报告此情况。发热仍较常见,但发生率低于奥法妥木单抗(32.5%,136例)。过敏反应在奥瑞珠单抗中报告更频繁(6.9%,29例),而奥法妥木单抗仅为1.1%(5例)。
研究人员还统计了预处理药物的使用情况,共报告148例。值得注意的是,奥瑞珠单抗使用预处理药物的情况(131例)远多于奥法妥木单抗(17例),反映出这两种药物的不同治疗方案。
反应发生时间特征
反应发生时间为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关键参考。研究人员在89例具备足够数据的病例中,计算了事件发生时间(即治疗后出现反应的时间)。
结果显示,反应通常出现在给药后不久。在89例可计算时间的病例中,74例(83.1%)在给药当天出现反应,突显了治疗后立即监测的重要性。
两种药物的平均反应时间相近:奥法妥木单抗为56.4天,奥瑞珠单抗为58天。然而,较大的标准差(奥法妥木单抗242.5天,奥瑞珠单抗124.9天)表明反应发生时间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反应可能在治疗很久后才出现。
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意义
这项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真实世界证据,帮助MS患者了解两种治疗方案可能引发的注射相关反应。结果证实,尽管两种药物均可能引起反应,但其表现模式存在明显区别。
奥法妥木单抗更常伴随发热和流感样疾病等全身症状,这些通常较易管理。奥瑞珠单抗则更多与输注反应和过敏反应相关,这解释了为何该药推荐预处理,而奥法妥木单抗一般不推荐。
相似的总体报告率(441例对419例)表明,在反应发生频率上,两种药物并无明显优劣,但不同的反应特征可能影响患者基于个体因素和偏好的治疗选择。奥法妥木单抗的皮下给药更为便捷,但患者应了解尤其在初始剂量时可能出现发热反应。
研究局限性
尽管本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但仍存在若干局限性。自发报告系统本身可能存在漏报,意味着实际反应数量可能高于数据库记录。
年龄信息缺失较为显著(特别是奥法妥木单抗,55.1%的病例未注明年龄),限制了年龄相关模式的确定性结论。此外,时间数据仅适用于一小部分病例(860例中的89例),影响了对反应发生时间普遍性的判断。
研究人员还指出,部分病例报告填写可能不完整,尤其在是否使用预处理药物方面。这可能影响两种药物在预处理实践上比较的准确性。
患者实用建议
基于研究结果,考虑或正在使用这些治疗的MS患者应注意:
- 了解不同的反应模式 - 使用奥法妥木单抗的患者应预期可能出现的发热和流感样症状,尤其在初始剂量时;使用奥瑞珠单抗的患者需警惕输注反应
- 治疗后密切监测 - 83%的反应发生在给药当天,因此治疗后即刻的自我观察尤为重要
- 遵循预处理方案 - 若使用奥瑞珠单抗,务必接受推荐的预处理;对于奥法妥木单抗,即使不常规推荐预处理,也应遵循医嘱
- 报告所有反应 - 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及时向医疗团队报告任何异常反应,以便更好地掌握治疗反应特点
- 与神经科医生讨论选择 - 结合这些信息,与医生深入交流,选择最符合个人生活方式和对潜在反应耐受性的治疗方案
需知,尽管注射反应可能带来不适,但两种药物在控制多发性硬化方面均显示出显著益处。大多数反应的可控性,应与治疗所带来的重要疾病修饰效果共同权衡。
来源信息
原文标题: 多发性硬化患者使用奥法妥木单抗与奥瑞珠单抗后注射相关反应的比较:来自欧洲自发报告系统的数据
作者: Cristina Scavone, Antonietta Anatriello, Isabella Baccari, Andrea Cantone, Daniele Di Giulio Cesare, Francesca Futura Bernardi, Ornella Moreggia, Valerio Liguori, Vincenzo Andreone, Giorgia Teresa Maniscalco, Annalisa Capuano
出版物: 《神经病学前沿》,2024年6月27日出版
DOI: 10.3389/fneur.2024.1383910
本文为患者友好型解读,基于最初发表于《神经病学前沿》的同行评审研究。内容已转化为更易理解的语言,同时完整保留了原始研究的科学发现、数据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