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例研究报道了一名64岁女性患者,其突发剧烈头痛,程度为生平之最。医学检查发现患者存在大脑表面出血(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伴有心肌酶水平升高。经全面评估,临床诊断为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合并应激性心肌病(又称章鱼壶心肌病)。该病表现为情绪压力诱发脑部血管短暂收缩,并伴随心肌功能暂时性减弱。
理解雷击样头痛:突发性剧烈头痛的病因与病例分析
目录
- 病例介绍:她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
- 初步检查与检验结果
- 影像学发现
- 鉴别诊断:可能病因分析
- 认识雷击样头痛
- 雷击样头痛的常见病因
- 少见及罕见病因
- 最终诊断与机制解析
- 对患者的临床启示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患者建议
- 来源信息
病例介绍:她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
一位64岁女性因突发剧烈头痛至急诊就诊,她描述这是“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症状始于她在业主协会会议起立发言时。
头痛突发,表现为双侧额部搏动性疼痛,数秒内达到峰值。患者自评疼痛为10分(满分10分)。剧痛使她无法说完句子,并伴有濒临晕厥感。
患者出现恶心但未呕吐。症状持续30分钟无缓解后,经急救医疗服务送医。她反复向丈夫强调“这次真的不对劲”,表明她意识到此次头痛与以往截然不同。
初步检查与检验结果
患者有高血压和颈椎间盘疾病伴慢性颈痛病史。用药包括降压药氢氯噻嗪,以及每3天口服一次的结合雌激素(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
生命体征检查显示:
- 体温:36.3℃(正常)
- 血压:157/77 mmHg(偏高)
- 心率:77次/分钟(正常)
- 呼吸频率:16次/分钟(正常)
- 血氧饱和度:96%(室内空气,正常)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言语、颅神经、视野、肌力、感觉、反射及小脑功能)均正常。血糖、电解质、全血细胞计数、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等血液检查也无异常。
其他检验结果:
- 红细胞沉降率:8 mm/h(正常范围0-20)
- C反应蛋白:2.7 mg/L(正常<8.0)
- 肌钙蛋白T:0.36 ng/mL(升高,正常<0.03)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弥漫性亚毫米ST段压低。
影像学发现
头痛发作2小时后的头颅CT平扫显示:左侧顶上小叶及旁正中顶沟沿线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式发生在大脑表面,而非动脉瘤性出血常见的脑基底部位。
头颅CT血管造影显示颅内多支远端动脉分支存在轻度弥漫性节段性狭窄,未发现动脉瘤或其他血管结构异常。
鉴别诊断:可能病因分析
医疗团队重点围绕三个特征进行鉴别:雷击样头痛、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肌钙蛋白升高。
雷击样头痛指数分钟内达到峰值的剧烈头痛。根据国际头痛学会定义,需满足突发(1分钟内达峰)、重度疼痛、持续≥5分钟且无法用其他病因解释的特征。但研究显示,约15%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描述头痛在1分钟后达峰,部分甚至延迟至60分钟。
认识雷击样头痛
雷击样头痛属于医疗急症,需立即评估。约2%的急诊就诊涉及头痛主诉,其中15%为雷击样头痛。
此类患者必须接受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本例患者经静脉注射吗啡和异丙嗪后疼痛缓解,但这不能替代对潜在严重疾病的排查。
雷击样头痛的常见病因
团队考虑了以下常见病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需排除的诊断,因延误治疗会恶化预后。但此类出血多位于脑基底而非脑表面。雷击样头痛伴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的患者中,5-7%存在动脉瘤性出血。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以颅内动脉一过性可逆狭窄为特征,女性更常见。约8%的雷击样头痛急诊患者为RCVS,其中35%伴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
RCVS常由情绪、体力活动或药物因素触发。患者多在数天至数周内经历多次雷击样头痛发作,但均以首次发作为起点。
少见及罕见病因
其他考虑因素包括: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15%的CVST患者以雷击样头痛起病,也可导致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使用的结合雌激素是CVST的危险因素。
动脉夹层:少见病因,可致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但多见于产后女性或卒中患者,与本例不符。
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也可导致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但其头痛通常为渐进性而非突发。
已排除的罕见病因包括:脑膜炎/脑炎、症状性未破裂动脉瘤、胶样囊肿、斜坡后血肿、巨细胞动脉炎、短暂性全面遗忘症、无痛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
最终诊断与机制解析
最终诊断为: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RCVS)伴章鱼壶心肌病。
RCVS可解释雷击样头痛和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公开演讲的情绪压力可能触发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及血管收缩。“可逆性”体现在血管狭窄通常在1-3个月内自行缓解。
肌钙蛋白升高(0.36 ng/mL,正常<0.03)由章鱼壶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解释。该病与RCVS存在关联,提示血管收缩可能不限于脑动脉。
本例符合章鱼壶心肌病典型特征:国际注册的1750例患者中,90%为女性,平均年龄67岁。该病表现为一过性心肌功能减弱,常由情绪压力触发。
对患者的临床启示
本病例带来以下重要启示:
首先,“一生中最严重”的突发剧痛需立即就医,尤其当头痛性质异于既往或数分钟内达峰时。
其次,情绪压力可能引发超越心理层面的器质性疾病。本例中公开演讲压力同时诱发脑血管收缩和心肌损伤。
第三,初期检查正常不能完全排除重症。本例神经系统检查和多数血液指标正常,但仍存在脑出血和心脏受累。
第四,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女性应了解潜在心脑血管风险,但需与医生个体化讨论利弊。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为单病例报告,结论不宜推广至所有类似症状患者。诊断基于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未经病理确认。
报告仅描述急性期随访,未涉及长期结局。RCVS多在数周至数月内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症状或并发症。
RCVS与章鱼壶心肌病的关联基于相似触发机制和病理生理,本例中仅为相关性而非确凿因果关系。
患者建议
基于本病例,建议患者:
- 及时就医评估任何异于往常的突发剧痛
- 准确向医护人员描述症状时间、强度及诱因
- 遵医嘱持续用药,除非医生另有指示,即使怀疑可能存在副作用
- 急诊处理后进行必要随访
- 与医生讨论激素治疗风险与获益,尤其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时
- 通过健康方式管理压力,认识严重情绪应激可能引发躯体疾病
需强调的是,疼痛缓解不能替代对根本病因的排查。对症治疗应与全面评估同步进行。
来源信息
原文标题:病例18-2024:一位64岁女性与她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
作者:Jonathan A. Edlow(医学博士)、Aneesh B. Singhal(医学博士)、Javier M. Romero(医学博士)
出版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4年6月13日
DOI:10.1056/NEJMcpc2402484
本文为面向患者的科普解读,内容基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经同行评审的病例研究。在保留关键医学信息的同时,确保受教育患者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