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能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的生命支持技术。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能够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的生命支持技术。

Can we help?

作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领域的权威专家,医学博士帕斯卡尔·勒普林斯医生深入解析了ECMO如何为心源性休克或心脏骤停患者提供即时、挽救生命的循环及呼吸支持。他详细介绍了高效的床旁植入流程,分享了该项目在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埃医院每年高达500例的惊人实施规模,并公布了关键存活率数据。勒普林斯博士特别强调,在替代治疗方案几乎必然导致死亡的情况下,ECMO技术为患者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生存机会。

体外膜肺氧合(ECMO):心脏骤停与休克中的生命拯救干预

快速导航

何为ECMO及其工作原理?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可临时替代心脏和肺部的功能。医学博士Pascal Leprince医生将ECMO回路描述为一个相对简洁的系统:通过股静脉置入插管,脱氧血液在离心泵的驱动下流经氧合器,随后含氧血液被回输至患者股动脉。这一过程同时实现了完整的循环和呼吸支持,相当于为危重患者提供了一套体外人工心肺系统。

ECMO治疗的主要适应症

ECMO主要适用于严重心源性休克,尤其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引起的病例。医学博士Pascal Leprince医生指出,ECMO在此类情况下发挥着关键的循环支持作用。此外,ECMO还可配置为静脉-静脉(V-V)模式,通过在静脉间置管,为肺功能衰竭患者(如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其他氧合障碍患者)提供纯粹的呼吸支持。这种多功能性使ECMO成为处理多种危重心肺功能衰竭的重要工具。

快速植入ECMO的优势

ECMO的一大优势在于其部署迅速且地点灵活。医学博士Pascal Leprince医生强调,ECMO可在ICU病床旁快速完成植入,无需将病情不稳定的危重患者转移至手术室或导管室。在极端紧急情况下,甚至可以在持续心肺复苏(CPR)过程中进行操作,有时仅需10至15分钟即可建立循环、挽救生命。这种快速响应能力使ECMO成为抢救濒危患者的高效干预手段。

大型ECMO项目的规模与成功

医学博士Pascal Leprince医生及其团队于2002年左右在巴黎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尔医院启动的ECMO项目实现了显著增长。Leprince医生回忆,项目首年仅完成五六例植入,但随着外界了解到该团队可赴外院实施ECMO,转诊数量迅速增加。如今,该项目每年完成500例ECMO植入,其中约350例用于循环支持,150例用于呼吸支持,充分体现了该项目在地区医疗系统中的规模和重要作用。

ECMO患者生存率与预后

ECMO的生存率因基础疾病而异,但这项技术为许多原本无望的患者带来了生机。医学博士Pascal Leprince医生提供了具体数据:经历长时间CPR的患者生存率约为10%,而心肌炎等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可超过70%。该中心所有ECMO患者的平均生存率约为50-55%。Leprince医生强调,这是一项重大成就,因为若不进行干预,估计95%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将面临死亡——ECMO的替代方案几乎是必死无疑。

高效ECMO护理的团队协作模式

高流量ECMO项目的成功离不开专注高效的团队协作。医学博士Pascal Leprince医生对其项目在未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持续运作深感自豪。心脏外科团队通过值班体系(由住院医师、专科培训医师和资深外科医师组成)处理所有ECMO急诊。接到呼叫后,专科培训医师可前往外院植入ECMO并护送患者返回。这套已有效运行超过15年的体系证明,通过团队投入和周密规划,拯救生命的ECMO项目可以实现成本效益与可持续性。

完整文字记录

医学博士Anton Titov医生: 您的研究方向之一是体外生命支持,即ECMO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适应症有哪些?患者接受ECMO治疗后可有哪些预期?

医学博士Pascal Leprince医生: 是的。对于不熟悉ECMO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体外循环技术。我们将插管置入股静脉,患者的血液通过插管由离心泵抽出,流经氧合器。由于股静脉血液氧合度低,经过氧合器后变为含氧血液,再回输至股动脉。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一个血液氧合回路。ECMO的独特之处在于可以快速应用于患者。例如,心源性休克(尤其是心梗引起的休克)是ECMO的主要适应症,这属于循环支持。

体外膜肺氧合也可用于肺部呼吸支持,即采用静脉-静脉双插管模式。此时不属于循环支持,仅为呼吸支持。

ECMO的另一优势是:可在病床旁实施,无需将患者转移至ICU或手术室,也无需进入心脏导管室,在ICU即可完成操作。

甚至可以在街头为患者植入ECMO(虽不推荐常规操作),或在患者家中实施。医生进行CPR时,有时快速操作——10-15分钟内植入ECMO即可挽救生命,效率极高。

ECMO可为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完全循环支持。再次强调,ECMO可用于循环支持(动静脉植入),同时支持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这是其另一优势。

与其他治疗相比,ECMO成本较低(当然这是相对概念),总费用约5000欧元。对患者虽是巨款,但危重患者的ICU治疗成本本就高昂。ECMO本身高效且具成本效益。

我们于2002或2003年在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尔医院启动ECMO项目,首年仅完成五六例植入(我记得所有操作)!但随着外界了解到我们可以赴外院实施ECMO,开始接到其他医疗中心的来电:有心梗或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正在接受CPR,询问我们能否前往植入ECMO。

甚至在本院心脏研究所,也接到导管室同事的来电。因此,ECMO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现在每年完成500例植入,规模巨大。

其中350例主要用于循环支持,150例主要用于呼吸支持。ECMO的优势在于其分流作用:对心梗致心源性休克的危重患者(可能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死亡)立即植入ECMO,以观察后续发展。

约40%的患者仍会死亡(当然,通过更好筛选患者可以降低死亡率),但我们力求为更多患者提供生存机会,因此死亡率仍较高。例如,为接受CPR超过1小时的患者提供生存机会(CPR指心肺复苏),虽长时间CPR后生存率极低,但部分患者确实存活,这很有意义。

虽从公共卫生角度效率不高,但对患者而言,这种潜在的救命措施极其高效——本应死亡的患者得以存活。

关于ECMO,我对其组织模式深感自豪——这关乎团队协作。我们在未增加人力的情况下管理ECMO项目,这很有趣。

完全依靠心外科团队医师的奉献精神:夜间值班体系包括一名住院医师、一名专科培训医师和一名资深心外科医师。接到ECMO呼叫时,专科培训医师从本院前往外院植入ECMO,随后通过转运团队将患者带回本院继续监护。无需额外人力,15年来医院未产生额外成本,这很了不起。

关键在于心脏护理团队医师的投入。许多医院要求额外配备值班医生(当然理想),但现实中难聘更多医师。资金应优先用于聘用更多护士——ECMO项目是一种平衡艺术,目前运行良好。

夜间急诊时,由专科培训医师实施ECMO植入,资深心外科医师与住院医师即可完成手术,这是既定规则且运作良好。

最终衡量标准是拯救患者总数:ECMO治疗的重症患者中,CPR患者生存率约10%,心肌炎患者超过70%,平均生存率50-55%已很出色——因为若无ECMO,95%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可能死亡。

这一点至关重要,必须予以强调。否则,患者若不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几乎必然面临死亡。ECMO是一项即刻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当然,其远期疗效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对于这些患者而言,替代方案几乎等同于确定的死亡。这一判断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