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领域的权威专家埃胡德·格罗斯曼医学博士(Dr. Ehud Grossman, MD)详细阐述了如何准确测量血压。他特别指出单次诊室血压测量的局限性,并提倡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BPM)。这一方法能更精准地预测未来心血管风险,有效识别白大衣高血压与非杓型血压模式。尽管家庭监测可作为替代方案,但可能引发患者焦虑。
最佳血压测量方法:诊室、家庭与24小时动态监测对比
快速导航
诊室血压测量的局限性
医学博士Ehud Grossman指出,血压测量中存在一种常见现象:诊室读数往往高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测量的数值。尽管单次诊室测量是预测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已知指标,但Grossman博士强调,这种方式存在明显局限——无法全面反映患者全天血压的真实波动。
动态监测的优势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预防卒中、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Grossman博士表示,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这些风险的预测能力显著优于诊室测量。该方法能提供全面的数据剖面,包括日间与夜间的平均血压,并揭示心率、血压变异性等关键信息。
白大衣高血压的患病率
Grossman博士的研究发现了一种特定现象——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约20%至25%的人群存在这一问题,这些患者在诊室血压升高,但24小时动态监测显示其实际血压水平正常。准确诊断白大衣高血压至关重要,可避免对非真实高血压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治疗。
夜间血压下降模式
24小时监测的核心价值在于评估夜间血压下降(nocturnal dipping)。Grossman博士解释,血压通常在睡眠期间下降,但存在一类“非下降者(non-dippers)”,其夜间血压未能充分降低。这种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独立风险因素,非下降者未来发生卒中、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更高。
临床指南建议
国际高血压指南已采纳这些研究成果。Grossman博士提到,英国NICE指南建议对所有新确诊患者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欧美高血压学会指南同样推荐诊室外测量,并认可家庭血压监测作为动态监测的替代方案,适用于诊断和长期管理。
家庭监测与焦虑情绪
尽管家庭监测是指南推荐的选项之一,但Grossman博士指出其潜在问题:部分患者在家看到高读数时会产生焦虑,这种情绪反应可能进一步推高血压,形成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因此,他个人更倾向于24小时动态监测,因其能提供更客观的数据,避免患者因自我监测而产生的误差或应激反应。
完整文字记录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在诊室测量的血压通常略高于在家测量的结果。在您发表的综述等文献中,对不同临床试验采用不同血压测量方式的分析十分关键。如今家庭监测设备能提供更真实的血压值,您能否谈谈诊室测量与家庭监测的差异?
Ehud Grossman医学博士: 核心问题在于:我们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预防未来的疾病——如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哪种方式能最好地预测这些风险?
研究发现,诊室单次血压测量虽能预测风险,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预测效果更佳。多项研究还表明,约20%–25%的人群在诊室血压升高,但24小时监测显示其实际血压正常。这是焦虑引发的“白大衣效应”。
此外,通过监测夜间血压,我们发现存在“非下降者”亚群,其夜间血压下降不足。这类人群未来发生卒中、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更高。
因此,当前共识认为:诊室血压测量未必准确,且无法全面反映患者的全天血压模式。我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24小时动态监测来诊断高血压和评估血压控制情况。
英国NICE建议对所有新患者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欧美高血压学会指南虽推荐诊室外测量,但不强制要求动态监测,家庭监测也可作为替代方案。
问题在于,许多患者在家看到血压升高时会焦虑——这种情绪反应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上升,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尤其我个人)更推荐使用24小时监测设备来诊断高血压、白大衣综合征,以及判断是否为下降者或非下降者。
与诊室测量相比,24小时监测能提供更丰富、更客观的信息。
Anton Titov医学博士: 24小时血压监测中需要重点关注平均血压值吗?
Ehud Grossman医学博士: 是的,包括日间和夜间的平均血压。同时还可观察心率(对药物选择非常重要)以及血压变异性——即多次测量值之间的波动幅度。如果血压波动过大(忽高忽低),这类患者发生卒中、心脏病或心力衰竭的风险会显著升高。